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
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
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比如,唐张九龄旧曾写过赞美桂花的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再比如,李白的这首《咏桂》诗。
虽然李白题为咏桂,但是,李白通过以桂花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
唐朝的王绩《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
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农历八月,也称之为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
*在《蝶恋花》一诗中曾写到: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便源于这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