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诗中描述,诗人在湖上晚归的归途中,描绘了船行水上的景色。他在船舷上卧着,望着远方,对所见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中没有提到诗人的心情因为鸡鸣狗吠之声而发生变化。因此,C选项不正确。
A.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乘船归家的情景,随着船行的过程,他逐渐展开了对不同景物的描绘。从卧枕船舷的起始,到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等等,诗句之间衔接自然流畅,呈现出一幅沿途景色的画面。
B.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诗中提到了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等景物,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节是秋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下,景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有动有静,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这与选项描述的情况相符。
D.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诗人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如翠羽湿飞、红菜香袅,对所见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细腻的笔触展示景物的形态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的生动性。
综上所述,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而选项C是不正确的。
16.(1)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诗人对于归途的思绪和期待,使他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这展现了诗人个人对归途景色的情感投射。
(2)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将翠羽湿飞和红菜香袅与湖上的景色相联系。这种色彩的赋予和景物的人化,反映了诗人主观感受对于描绘的影响。
(3)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诗人在归家的途中,逐渐靠近自己的居所,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出现打破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仙境般的氛围,让诗人的心情产生了变化。这反映了诗人个人情感对景物理解的变化。
【参考译文】
躺在船舷上,回忆着归家的思绪清晰,眺望远处的景色,有些模糊,仿佛是仙境蓬瀛。
湖上的桥横跨水面,水边的树木已经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寺庙依靠在云峰上,正是晚晴的时刻。
翠羽的鸟儿湿湿的飞过,仿佛是躲避着什么,红菜的香气轻轻飘来,似乎在迎接着什么。
渐渐地靠近自己的居所,茅草覆盖的地方渐渐清晰可见,鸡犬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来,林中的藤蔓悄悄地藏匿其中。
【简要鉴赏】
湖上晚归是北宋文学家林逋的作品。通过描绘湖上归途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感受。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桥横跨水面,水木已秋色,寺庙依倚在云峰上,翠羽湿飞,红菜香袅,给人以美好而宁静的感受。然而,诗的最后两句鸡犬林萝隐隐声,给诗篇带来一丝凄凉之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途中所见所感,呈现出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