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小话,“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谁的?开篇明义,“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孔子的。
“金声玉振”是一个寓意非常美好的成语,是形容音乐演奏时的音韵响亮、和谐,后来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其实,“金声玉振”最初并不是用来形容某一个人的形容词,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只是和音乐演奏有关。
“金声玉振”中的“金声”指的是钟声,《说文解字》对“钟”的解释是“钟,乐钟也。”钟声的特点是“始洪终*”,也就是在敲击时声音会逐渐地由大变小;玉,古典乐器中的“磐”,《尔雅》解释道:“磐,乐器名也,以玉石为之。”磐的声音特点是“首尾如一”,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因为“金声玉振”的本意是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所以“金声玉振”通常用来声音和音乐,有响亮、和谐等含义,比如明代文学家谢榛《四溟诗话》中这样写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用“金声玉振”来评价孔子,最早出自先秦文学作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说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
自孟子之后,许多儒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这一观点。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这句话是说,孔子编订六经,修著《诗》、《书》、《礼》、《乐》,这些工作像敲钟一样开始,击磬一样结束,这些工作是集大成之作,既继承了以前的先贤,也超过了以前的先贤。
由此可见,孟子是将孔子和“金声玉振”联系起来的始作俑者。那么,孟子为什么要以音乐演奏为比喻,将孔子比喻成一位“金声玉振”的人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