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从金声玉振的本义来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这种有始有终即是一种美德,代表了一种完整,有头有尾,可见始终。所以,孟子说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有条理地开始与结束关乎智圣。
第二点,当磐的使用材质是玉时,金和玉本身也就代表了一种美好,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作为自然物的金和玉常被看作是山川万物之精华,被赋予特有的文化品格。
古人对于金玉本身就有着一种崇拜,且这种崇拜由来已久,中国的文字中有相当数量的汉字是金部和玉部,这就是金玉崇拜的文化信息的具体体现。
古人经常用“金玉声”或“金玉音”来比喻声音,甚至诗文。唐代诗人钱起起《送李四擢第
归觐省》诗中写道:“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白居易《崔湖州赠红石琴》诗中写道:“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南宋词人汪元量《长相思》中也写道:“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谁知此心”。
此外,像金玉满堂、金玉良缘、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风玉露、金枝玉叶等汉语成语,都体现了金玉的珍贵及其互相之间的联系。
第三点,金玉原本是代表钟磐,而钟磐又是礼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雅乐的演奏乐器,玉磐更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大夫以下都不能享有“金石之乐”,也就无法使用钟磐。从这一点来说,钟磐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且还是一种高级身份的象征,代表了等级地位的差别,于是,钟磐又添加了一层高贵的含义与表征。
第四点,儒家把礼乐与德相结合,赋予金声玉振一种美好品德的象征含义,礼生于德,乐生于礼,唯有有德之人才能金声玉振。儒家对于礼乐的规范和要求本质上就是要求君子有德,礼与乐只是为了让君子有德的方法和手段而已,礼在外部约束人的行为举止,乐在内部感化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金声玉振又同时具有乐与礼的两层含义,以之来形容君子之德是非常合适的。这种君子之德自然也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品质。
二、孟子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是一个贴切的、形象的比喻在西周早期,“金声玉振”是典礼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所以孔子是礼乐制度的坚定支持者和捍卫者,而西周的这一套秩序井然的礼乐制度的创始人是周公。
孔子认为,周公的礼乐思想及制度是当时合乎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孔子一生崇拜周公,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
其实周公建立的“礼乐”制度是一套等级严密的宗法秩序,构建秩序的方式分别有“法”和“礼”,“乐”其实就是让人们严格遵守秩序并融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