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的《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学生爱国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描绘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揭示出知识分子兑变为革命战士的心路历程。这部小说是学生和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中的优秀成果,时代的青少年读这部小说,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第一次读《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是在千辛万苦考进师范的第一学年下期。在《文选》课本上,有这部小说的节选,老师也多次提到,并且对它的评价颇高。我想,既然是这么好的一本书,我应该去好好看看。所以,我到学校图书室把这部小说借出来,如饥似渴地读了好几天,摘抄了很大一本笔记。当时看完这部小说后,我有太多的感触。它那激动人心的情节,让我只觉得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懦弱的。尤其是看到书中英勇的人还是女人,自己就平添了许多勇气和信心,觉得自己只有做这样的人,才不负大好时光。
再次阅读这部小说是在师范毕业分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时。当时去的时候,看见破破烂烂的教室,走进四面透风的寝室,泪水直在眼眶里打旋儿。因为从城市里的窗明几净到山村里的昏暗破败,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产生了极低的情绪。国庆放假,我又再次找到《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来看。这一次却从中品出不同的韵味来。
当看到林道静经历那么严酷的环境,最终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时,我自愧不如,我汗颜立世,我自责自问,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不能像林道静一样坚强呢?我生活在和时代,不风吹日晒,不挨冻受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于是,我浑身充满力量,全身热血沸腾,每天都饱含激情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三次读《青春之歌》,是一晃而过的三十五年教学生涯之后,那内心的激荡之情,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很难体会的。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战斗的艰辛,意志的坚定,理想的崇高,更是生活在新世纪的孩子们无法做到的。他们或许知道周杰伦,也可能熟悉王菲,更津津乐道于马一不、刘强东等大鹗,却对秋瑾们、邱少云们一无所知。事实上,那个时代离他们并不遥远。身上还留着那个时代的伤痛老兵也时有报道,各地烈士纪念馆参观的人多数是走形式,很少在内心深处有感动的。于是乎,那个时代的精神却离他们远去了。
有些人说,有些事情是我不能选择的。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是谁,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等等。自己的生活我们有权选择呀!事实上有时候我们也是身不由己。林道静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必须要过那种居无定所、从胆战心惊到勇敢斗争的生活。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注定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理想。
再一次读《青春之歌》后,我又细细品味,领悟到了林道静对党的真挚的依赖像孩子依赖母亲一样的感情;领悟到他们那一群像火山一样喷发热血的爱国热情;领悟到了那个时代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在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林道静的革命精神让人赞叹不已。当然,林道静不是一天就能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初的林道静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是一个小知识分之而已。经过了艰苦磨练和改造的过程,她身上逐渐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在经历了两次铁窗生涯血与火的洗礼后在革命实践中变得坚强,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是林溢静的感人之处每当我读到她入狱时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时,心中“教好书,育好人"的信念就更加坚定一分。
重温战争年代的精神,就能更加昂扬地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