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如歌德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曾说的那样:“那个男子不善钟情,那个少女不善怀春。”
青春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一段芬芳弥漫的绚烂年华,充满着跃跃欲试的情感尝试。那是少年血脉贲张的激情与浪漫,也是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与呢喃。
文中的主人公维特正是在他二十岁的青春里相逢了年值十五岁的绿蒂。
那时的维特是一个出身于市民家庭的少年,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足以保障生活的产业,他和母亲正是依靠着这些遗留的祖业相依为命。
同时,维特又是一个接受了自由文化熏陶的少年,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向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被母亲派往一个名叫瓦尔海姆的乡村处理家中的产业。
维特在到达乡村后,租住在一户农家。他热情大方、乐善好施,走到哪里都会赢得人们的欢迎。
那天,维特因为需要处理事情前去拜访当地的法官,不巧法官外出却恰逢法官的女儿绿蒂正在给众多的弟弟妹妹们分餐。
由此维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就在我上了台阶、跨进门去的当儿,一幕我见所未见的最动人的情景,映入了我的眼帘。
在前厅里有六个孩子,从十一岁到两岁,大的大,小的小,全都围着一个模样娟秀、身材适中、穿着雅致的白裙、袖口和胸前系着粉红色蝴蝶结儿的年轻女子。
她手里拿着一个黑面包,按周围弟弟妹妹们的年龄与胃口,依次切给他们大小不等的一块。
眼前的绿蒂朴素纯洁而又慈爱美好的面容瞬间便打动了维特的心。
热情随和的维特很快地参与进去,与这些孩子们打成一片,由此也赢得了家中长女绿蒂的最初好感。
随后,他们一同乘车前往参加一个舞会。在一同乘车的路上,他们又因为共同的读书爱好聊得颇为愉快,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更近了一步。
正是在接下来的舞会上,维特和绿蒂得到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舞会中央,他们以各种方式挽着手臂,跳着优美轻盈的华尔兹,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也正是在维特最快乐的时候,他获得了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原来绿蒂已经在早前与一个身份优越的青年男子阿尔伯特订了婚。
只是此时的阿尔伯特前去家乡处理一份遗产,还没有归来。
也正是在那个晚会上,因为一场雷雨。他们在舞会后获得了更多的相处。显然,绿蒂对维特的出现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百感交集的幸福与苦涩。
她只是凝视着远方,眼里噙满了泪花,默默地将手放入维特的手中。
有时候人生的境遇就是这样,只因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现实呈现给我们的画面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爱是一剂甜蜜的毒药
爱情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归结起来其实都是同一种悲剧:得不到。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会引发我们强烈的期待和在失望之中拼死挣扎的煎熬。
在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之前,维特天天去绿蒂的家中拜访,和绿蒂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相处玩耍。由此,他们的相知也更深了一步。
绿蒂的妈妈生病去世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只有六个月大。妈妈去世前曾拉着她的手,要绿蒂做孩子们的妈妈,照顾好在世的父亲。
这无疑是一副千钧的重担,但绿蒂别无选择,只有默默承受。而当时,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就站在她的身边。
阿尔伯特答应和她一起撑起这个家,他也确实没有食言。
相比阿尔伯特的稳重、沉默,循规蹈矩,喜欢诗歌与音乐的绿蒂无疑和维特的天性更加接近。
他们越是彼此靠近,彼此了解,就越是在对方的身上能发现更多的默契,更多的灵魂共振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