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亦洋作为孩子们的“领导者”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开心的玩,慢慢融入圈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在给予爱与自由的同时,也要有规则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与尊重的时候,也要把握其中的度,尊重不等于放纵,只有建立在原则之上的爱,才会真正帮孩子收获人生。
那么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的呢?在影片中,池亦洋与大李老师因为足球的规则发生了争执,池亦洋在接球的时候手碰到了足球,于是身为裁判的李老师便罚他们点球,这时池亦洋发飙了,他认为足球中没有这个规则。
池亦洋大吼大哭,说大老师不懂球,面对这样的池亦洋,老师并没有纵容他破坏规则,也没有去哄他,而是用足球的规则试图说服他:我是裁判,你必须要听我的,我知道你很伤心,但是你必须要遵守规则。
即使这样,池亦洋依然不买账,边哭边走,他说:我才不管那么多呢,我自己踢我自己的球。这时大李老师拉住池亦洋耐心的说:刚才我们是巴学园组织的足球比赛,那必须由裁判说了算,你要自己现在踢,爱怎么踢就怎么踢。
大李老师在认真的给池亦洋讲足球规则
大老师说完这些的时候,池亦洋激动的情绪恢复了平静, 我想他心里应该是明白的,集体活动就要有集体活动必须的规则,如果是一个人自己的活动,那你才可以有自己的规则。
或许道理我们都懂,但困难的是如何去跟孩子表达这些观点,是我们家长所要学习和了解的,片中的大李老师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她没有去哄孩子,而是在潜移默化的用规则影响他,让他明白自由也是有规则的。
里面除了池亦洋,还有其他的孩子,老师都会带着他们了解不同场合应该注意什么规矩,比方说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当客人动了你们的玩具时,你们是什么样的态度。
你们不应该因为客人动了自己的东西而生气,因为你没有提前告诉他们什么该动,什么不该动,而且客人去你们家本身就是很紧张的,如果你不让他动,那么客人也会感觉到很拘束的。
大李老师的话语总是那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她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榜样,没有偏袒谁,也没有故意针对谁,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她用自己的素养和理论去帮助孩子适应这个真实的社会。
让他们学会了合作的精神和团队的意识,只要你在这个集体中就必须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如果孩子都只是“哭一下,就能得到想要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很好的受挫能力,也不知道任何事情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到的。
《小人国》中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感受到了:规则和爱是平行的,界限和自由是共存的,只有有规则的爱,有限制的自由,才是我们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课上,池亦洋破坏课堂规矩时,大李老师及时指出池亦洋的错误
结语看完《小人国》我才真正感受到,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的教育不是模板的复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以自由,尊重孩子,把童年的天真、快乐、顽皮真正的还给孩子。
就像校车上面的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这双鞋肯定不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脚,即使同一个孩子的脚在不同的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加以调整,恐怕受影响的就是孩子了,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给每个孩子一双适合的鞋。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人国》,两部纪录片都真实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里面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很真实,让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成人社会,也看到了我们向往的过去。
我认为,教育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如何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而这个问题也是现在很多年轻家长所面临的困惑。
他们想为孩子寻找一个更舒适的教育环境,但又不确定哪种是正确的,而《小人国》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自由教育体制下孩子们的另一面,里面没有上不上课,吃不吃饭,听谁的话,全部由孩子决定,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最自然的状态。
我相信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会被孩子纯真的状态所打动,就像诗人朗费罗所说:树叶之于森林,犹如儿童之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