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余映潮,沁园春雪教案完整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8:55:17

(1)读出课文中的“美丽”

(2)读出课文中的“忧愁”

第三步,师生进行话题讨论交流。教师课堂教学小结:美丽总令人忧愁——《边城》“背后”所“蕴藏”“隐伏”的是“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普遍的人生哲理。

读出课文中的“美丽”,读出课文中的“忧愁”——仅从这两个话题的设置,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它的教学魅力了:用精、少、实、活、美的提问来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从教学的课堂技术的角度而言,“主问题”的研究关系到语文教师教学技艺的研究。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下面从教师设问技术的角度来欣赏一些课文教学“主问题”的设计。

例六:《童趣》的首段即第一句话是: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余映潮,沁园春雪教案完整版(9)

请同学抓住“忆”字来概说课文内容:“作者回忆……”

请同学根据“小”字来分说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写了……”

请同学突出“趣”字来详说课文内容:“……有趣”

这是《童趣》中的“说读”,其目的是反复地、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非常有智慧的话题设计,抓住文章首句中的三个字让学生反复说读课文,每一次的说读都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活动的条理清晰,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热烈。

例七: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是一个整段。请大家试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你能够将它划分为两个部分、三个部分、四个部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个提问十分美妙。它的作用在于:能让学生对课文反复阅读,不断概括,多角度理解。从多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至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那是不言而喻的。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余映潮,沁园春雪教案完整版(10)

例八:请同学们完成《山居秋暝》和《登高》的比读续写练习。教师出示范例,同学们续写。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余映潮,沁园春雪教案完整版(11)

例:《山居秋暝》——一曲隐居者的情歌;《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

……

这是一次不带问号的提问,不提问题的设题。一个“比读续写练习”的指令既突现了诗歌整体比读的教学创意,又设定了让所有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方式。练习设计的形态优美,学生活动的形式高雅,课文研读的角度丰富。

例九: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余映潮,沁园春雪教案完整版(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