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
大众化的浪漫道具
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伞的样式不断地得以丰富,在英国等多雨国家,伞还成为了女性的饰品之一。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善于用伞来点缀全身的衣着搭配,尤其钟爱透明鸟笼伞。女王每逢出行遇雨天时,会根据当天的服饰搭配颜色或纹样相宜的伞。
在古埃及的浮雕中,伞除了出现在君主的头顶,更多的时候则是于公主出行的敞篷马车上登场。古希腊时代,雅典娜的贵妇人出门时,身边均有随从专门为其撑伞。
(资料图/图)
早期的雨伞十分注重设计,工艺之精妙堪称艺术品。英国作家约翰·伊夫林在1664年的日记中提到,天主教神父汤普森向他展示一系列由日本和中国传入法国的稀世珍宝,其中最让他感到好奇的是,“一种看似扇子的东西,但更大,长柄,上面有各式奇妙雕刻,甚至还刻有中文字符”,这里描述的宝物便是当时的伞。
现代的手工制伞对于选材、伞身制作、裁布、细节打磨等各个步骤同样严苛,甚至连开伞时的声音也被纳入到设计范围以内。在日剧《我的绅士时尚》里,形容开伞的声音为“踏过初雪时的声音”。而对于使用现代机械大批量制作而成的伞,制造商也开始在伞面的纹样和图案上下功夫,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不停创新,融入更多的美学元素。
但伞之所以能成为饰品,绝不仅仅在于设计。有人觉得打伞麻烦,想设计出可佩戴在头上的伞,却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把伞戴在头上未免太重,其次,戴在头上的伞简直比一顶雷人的帽子更毁形象。另外,撑伞时手臂弯曲的线条、伞柄与人颈脖之间构成的几何美学图形都被完全破坏。与项链、耳环等首饰不一样,伞作为饰品,并非静态,其韵味来自于人与伞的互动,即人使用伞时的“举手投足”。
(资料图/图)
伞具当中逐渐汇入更多浪漫与美学意味,在不少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则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信物作用。《白蛇传》里许仙和白素贞便是相遇在一把油纸伞下。在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雨伞》中,少年和少女将遇到对方的羞涩与不安藏在共撑的一把伞中,初恋绵绵的甜蜜和青涩的懵懂都渐渐地化在了朦胧的雨丝之中,只觉温暖窝心。同撑一把伞,在伞下的狭小空间中靠近挨紧,也许在不经意间轻触对方,那两人无论是相熟还是陌生,大概都会分泌出几分甜蜜的多巴胺。
(资料图/图)
钱钟书说,借书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但放眼当下,借伞或许是更接地气又更为日常的桥段。从皇室帝王的专用到走入寻常百姓家,伞成为了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意趣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今,得益于工业化大生产,只需数十元就能买到一把高颜值高性价比的伞,就能在平日的出行里享受一方自己的小小空间。如此看来,伞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侧影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