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书的野心家在古代的煽动力和破坏力极为强大,比如洪秀全,黄巢等
林冲火并王伦后,扶晁盖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紧接着就把第二把交椅给了吴用,这里面的对话很有意思,林冲是这么说的:…‘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而吴用一开始谦虚到:“吴某村中学究,胸次又无经纶济世之才,虽只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怎敢占上?”
当然,这只是谦虚,后来吴用还是坐了第二位,不过从对话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林冲的对话很自然,是古代民众对于知识分子敬畏的体现;但吴用的回答很精妙,他说自己仅仅是“村中学究”,但“读过兵法”,明显能体现出,吴用对自己的实力(读过孙吴兵法)有自信,吴用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村中学究)很不满!
不过,现在吴用有了自己的舞台了——梁山!
梁山集团代表的江湖社会和朝廷代表的庙堂社会,其运行法则是不一样的(当然本质是一样,争夺利益),朝廷上的“吃法”是穿着人模狗样的衣服,说着道貌岸然的话互相尔虞我诈;但江湖中的“吃法”则直接的多,血雨腥风,于是,相对于诸葛亮,吴用的行事作风便显得要“接地气”的多。
但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前提,吴用是读书人。
读书人是有着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吴用自然不可能和李逵一样,酒足饭饱整天叫嚷*人,吴用,他不是混日子过的流寇,他是野心家!吴用,他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从这个角度看,吴用的档次是高于梁山大部分人的。
吴用不可能接受一辈子只窝在一个盗贼团伙当军师的命运。
也正是因此,《水浒传》中期我们发现一个很微妙的现象:虽然吴用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但宋江上山后,吴用和宋江的关系走得非常近,吴用对宋江的亲近程度,甚至超过了晁盖!
这个原因当然很好理解,吴用是何等人物,他早就发现晁盖和宋江的差距,晁盖确实是江湖威望高,但也仅限于此了,他仅仅是一个江湖领袖;而宋江呢?从“浔阳楼题反诗”就能看出来,宋江和自己一样,有抱负,而且,宋江虽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吏,却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早已练得“刀笔精熟、吏道纯熟”。
于是,从“江州劫法场”开始,吴用越来越偏向宋江,成为宋江的心腹。当晁盖死后,吴用竭力将宋江扶上了梁山之主的位置,然后呢?打败朝廷围剿,接受朝廷招安,跟随宋江南征北战…
招安,这一主意历来饱受《水浒传》读者诟病,可问题是,在当时的社会,不招安意味着什么呢?推翻朝廷是没有实力的,只能在朝廷的围剿下全军覆没,然后落得一个盗贼的坏名声。吴用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是支持招安的。
终于,在平定方腊后,元气大伤的梁山集团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吴用被授予了授武胜军承宣使,终于,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吴用成功了。
但是,就此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如果这样的话,那《水浒传》就很不好看了,在作为知识分子成功的同时,吴用还有另一个身份:江湖人士。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朝廷而言,意味着吴用永远是另类!宋江也一样,尽管宋*任楚州安抚使后“…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他是一个清明好官,也免不得受高俅、蔡京等奸人陷害而死。
而“江湖人”这个身份对吴用自己而言,则意味着他仍然有着“重义”等江湖风气,以吴用之头脑,他自然知道——自己终身不可能被朝廷真正的认同,就任后也常思念之前的兄弟,当他来到楚州看望宋江等人,发现他们已死之时,吴用的选择是:和花荣一起,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他们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后百姓将他的尸身葬于宋江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