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原文和翻译,欧阳修渔家傲二十四首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1:26:08

渔家傲原文和翻译,欧阳修渔家傲二十四首(5)

渔家傲原文和翻译,欧阳修渔家傲二十四首(6)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时期一位杰出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曾经长期在边境与西夏军作战,西夏人闻其名而胆寒。

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战事很吃紧,前面一年,西夏与宋军进行了一场大战,宋军败于好水川之役。而范仲淹是临危受命,救民众于水火,于边境修筑城池,修筑了很多城池和要塞防备西夏,准备抵抗西夏的侵略。范仲淹‬可谓‬能文能武‬,西夏人‬看到‬范仲淹‬十分的‬畏惧‬,因为被‬打‬怕了‬。

这首词大约就是写在这个时期。这里介绍了写这首词的年代背景。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北宋朝廷要面对辽国,西夏,南边要应对大理国。可以说是军事情况不容乐观的。

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片秋声萧瑟的感觉,塞下就是边关,边关的秋天风景很是奇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代表已经是深秋了。大雁都离去了。突出了边塞城池的荒芜,连大雁都不愿意多呆。(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突出边塞的荒凉,萧瑟的状况。)

然后后一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在那层层山峦间,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是形容边塞军情紧张,一座孤城在长烟落日之下更显萧瑟。(有种感觉好像打仗随时可能爆发一般。)这个角是什么?城里军营四边都吹起了号角,号角一吹,立刻紧张,感觉可能随时爆发战斗。这里的,长烟,落日,孤城都突出了边塞战事吃紧的氛围。有种孤寂悲凉的感觉。

渔家傲原文和翻译,欧阳修渔家傲二十四首(7)

浊酒一杯家万里,这句是一个转折,从借景抒情讲到了自己的心态,与家人分离无法团聚,只能借酒思念家人。(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寄信什么的都不便,而军营里当兵的战士自然无法与家人聚会,那么,只能借酒消愁了,这是什么,其实是离情,乡情,对于亲人,老婆孩子父母的思念,都表达在这句词里了,真的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好的诗词能够表达出情感,这就是词能抒情的意思。范仲淹的‬这首词‬真的是‬寓‬情‬于‬诗词‬里‬,真的是‬真情实感‬,情感‬流露‬,令人‬遐思‬,前线军人‬舍‬己‬为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前线的‬军人‬舍‬小家‬为‬国家‬,夜里‬难免会有‬思乡‬怀‬人‬之‬情感‬,这里‬范仲淹说了‬~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思‬乡‬情‬,尽在那‬浊酒‬一杯里‬。畅‬怀‬饮‬时,尽‬付‬离情别恨‬。只有那‬浊酒一杯‬能‬道尽‬思‬人‬思‬乡‬之‬情‬,而且‬战时,家‬书‬难‬寄‬,家人也不知道‬亲人‬生死未卜‬,这些‬都与‬何人说呢‬?看来只有‬寂寞‬清秋‬锁‬住‬那‬无尽的‬离情别恨‬了‬,只能‬无‬语‬对‬苍天‬,一杯浊酒‬,寄托‬离‬情‬!

后一句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其实是一个古代的典故,指的是在燕然山上石头上刻字记录自己的功绩,这里是代指。燕然是什么?就是‬燕‬然‬山‬,古人‬打仗‬胜利了‬就要在‬山上‬勒‬石记录‬军绩‬,以‬图‬留名‬千古‬。主要的意思是自己军功没有建立,回家的时间没有确定。归乡无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只有获得胜利,才有回家的理由啊,不然,边境不安定,还是不能回家。

燕然未勒是指作者还没有建功立业,没有军功感觉不能回家。

然后笔锋一转,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是一种乐器,可以吹的,悠悠是形容羌管的声音。在‬寒冷的‬清‬秋‬夜里‬,军营里‬吹起了‬羌‬管‬的声音‬,和‬浊酒‬一样‬,同样是‬寄托‬思‬乡‬情‬思‬人‬情‬的‬,更加突出了‬思乡‬的‬感情很深很深‬。

到了快晚上了,军营里吹起了悠悠的羌管声,再一看地上都下满了霜,一片白色。(这里又通过语句,从侧面描写了军营生活的无奈,只能喝酒和吹羌管来排遣寂寞,因为乡愁是难以排遣的,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然后又说到霜满地,就是说明已经深秋了,可能都是十月靠近十一月了,不然也不会霜满地。)

也是借景抒情,晚上听到了悠悠羌管声,霜雪满地,人都不想睡觉,此情此景,将军(作者本人)看到了,自然丝毫没有睡意。

最后一句点题将军白发征夫泪。你看那将军头上的白发,以及军营里征夫(就是战士)的泪。思乡情更怯,军营里的士兵思乡,动情处会哭。

作者又何尝不思乡呢?只不过没有办法,不敢忘忧国,匹马卫国境。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家傲原文和翻译,欧阳修渔家傲二十四首(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