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寻花,有诗意闲心者,方会如此。
苏轼赏月。
有一次苏轼解衣欲睡,看到月色如水,美不胜收。遂起身赏月,去了承天寺寻张怀明。他说:美丽的月色哪里都有,但是少有人像我俩这般闲心。
徐志摩大雨中等彩虹。
在英国留学期间,有一次天空正大雨如瓢泼,他跑去桥上等雨后彩虹。后来被问到:你怎么知道雨后一定会有彩虹?徐志摩说:纯粹诗意的信仰。
白居易寻花。
不知走了多少路,找了多少地方,踏破铁鞋觅春意,不得后,白居易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没有一颗诗心难以如此。
杜甫寻花,与苏轼赏月、徐志摩雨中等彩虹、白居易到处寻花一样,也是因为一枚闲心,几多诗意。
杜甫何以闲心诗意?因自在。
戏、自在,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是诗人的心境。
4
杜甫的心情,是民生的晴雨表。
诗人常忧国忧民,即便身份卑微,也为国家忧虑,为民生思考。
《春望》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战乱,百姓背井离乡,田园荒芜,蔓草丛生。他不仅忧虑,而且是深深地忧虑。感情之深切,令草木花朵为之动容落泪、飞鸟为之心惊魄动。
即便茅屋被秋风吹走了屋顶,屋子透风漏雨,被子也烂了,杜甫都没有自我哀怜,而是想着“如何有广厦千万间?以庇护天下寒士。”
诗人哀民生之多艰的作品居多,心情多感伤、忧郁、惆怅。
但是这首诗,诗人是高兴的。
一叶落可以知天下秋,窥一斑可以知全豹,所以尽管诗中只写了几朵小花、几只蝴蝶、几只小鸟,读者却可感知到“百姓整个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首小诗反映出周围百姓的生活是舒心的,如果百姓食不果腹,想必诗人没有心情在江畔踱步赏花;反映了当时没有大的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农业生产有序进行,丰收有望;反映了没有烽火战乱,百姓安居乐业。
见到这种情形,诗人自然打心眼儿里高兴,这种心情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5
蝴蝶、娇莺的感情,其实是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花留连、不想走,这种心理映射到了蝴蝶身上;诗人自在,觉得娇莺也自在。杜甫的感情,通过蝴蝶、娇莺表达了出来,蝴蝶、娇莺身上有诗人的影子。
诗人的感情是抽象、不可见的,转化为形象化的蝴蝶舞、娇莺唱,变得可见、可听,得以成诗。
花开枝头、蝴蝶飞舞、娇莺啼鸣,是诗人和读者共有的生活经验,不管读者生活在五代、宋朝、元朝、清朝,还是生活在今天。
这首诗所用的材料,是耐久的材料,所以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
6
和谐的邻里关系。
我们由诗可以想到,杜甫与邻居的关系和谐友好。
杜甫寻花,不知是否也“小扣柴扉久”?但诗人比叶绍翁运气好多了,因为主人没有给他一碗“酸爽”的闭门羹。
为了不打扰蝴蝶飞、娇莺唱,杜甫赏花的位置可能在篱笆外,静静地观看,目不暇接。
或者就在院子里,在葡萄藤下,看着一树一树的花,与黄四娘的老伴儿一边饮着“绿蚁新醅酒”,一边话桑麻。
和谐的邻里关系才会这样,这是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