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山中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21:35:55

#记录我的2024#

2024年3月13日晨读

《山中送别》  唐·王维

[语音]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jiào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

【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掩:关闭。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朋友啊,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你会再回来吗?

【创作背景】

王维在山中送别友人后,作这首小诗以表达自己期盼能与友人来年再聚。因资料缺乏,此诗创于何年、送别对象为何人,均难以确证。

【作品鉴赏】

《山中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zhuó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独运。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诗人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耐人咀嚼。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南齐谢朓tiǎo《酬王晋安》诗也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句意,写出了“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的句子。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

“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明”字也妙。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山中送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山中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