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唐·贾岛·《题诗后》
唐代诗人贾岛说,他的这两句诗是构思了三年的时间才写出来的,只要一读起这些诗句,就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如果连他的好朋友都不能不欣赏这两句诗的话,他就打算退出诗坛,隐居山林,以度残年,做一个不再过问世事的隐者了。
有一回,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隐者。他沿着山路循迹而去,好不容易才来到李凝的家。这时已经是新月初升的时分了,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可诗人等了好久,也不见主人开门,原来这天李凝正好外出,不在家,所以贾岛就将一首预约诗写在便条上,期望李凝回来时能看到。这首诗就是《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因为寻访李凝不遇,贾岛无奈之下,只得骑着毛驴返回长安。途中,他想起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颔联中的“推”字用得不够贴切、不够准确,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咏,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滑稽。这时,诗人韩愈的车马迎面而来。行人都纷纷避让,贾岛还骑在毛驴上,比划着诗歌,避之不及,竟然与韩愈的车马撞了个正着。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如此失态,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哪个字好。韩愈得知实情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与贾岛认真“推敲”起来。
韩愈认为,月夜访友,即使人家的门没有关闭,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更显诗意?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两人因此事结为好友。一位是行吟诗人贾岛,一位是文坛巨擘韩愈,这件事情发生在两位大诗人身上,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而“推敲”由此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精益求精,才能得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