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宛列传》,读的便是张骞通西域的事迹。司马迁评价曰:“其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於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骞凿空。”何谓凿空?《史记索隐》解释说:“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其实早在汉以前,通西域之路就已经出现。在《穆天子传》里,就记载着西周穆王游历四方的事迹,并有穆王西行途中会见西王母的记述。这表明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至迟在西周中期之初的穆王时期已经开始。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仍坚持认为丝绸之路是由张骞凿空的呢?这是因为最初出现的通西域孔道,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繁荣与畅通,比如常因民族纷争而中断,尤其常被匈奴人阻塞;即使它有时相通,也因山川阻隔道路遥遥,缺乏食宿饮水和没有安全保障而通行艰难;而且反映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当时这条道路的行经地点和具体路线都语焉不详;只有到张骞通西域后才突破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圈。而且由于汉朝廷在西域地区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并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才使这条横贯亚洲的通道得以发展。
这样,张骞通西域,虽然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但是他将零星的断续的小规模的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的持续的官民结合的交流,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说张骞是“凿空西域”第一人毫不夸张;从中也可见司马迁史家之非凡见识。
那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张骞为“凿空”第一人呢?这有多重原因。
阳关博物馆前的张骞像
张骞富有好机遇。这好机遇表现在好领导好时代,张骞任职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不像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为恢复长期动乱的国家元气而实行无为而治,对匈奴也隐忍有加。汉武帝是个精神饱满、雄心勃勃的人,他仿佛不知疲累不需休息,他需要的只是施展拳脚;正好文帝景帝为他积累了雄厚的基业,对北方的匈奴他要给点颜色瞧瞧。他一面积极养马练兵,一面寻找匈奴的邻居做朋友,共同对付匈奴。这时月氏正为匈奴所破所辱,便“募能使者”。
张骞个人的大忠大勇。当汉武帝下令招纳前往西域的使者时,可以想象众皆默默,因欲往西域,必经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极易为匈奴所羁押。但张骞挺身而出,“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这里体现的便是张骞个人的大忠大勇:出使西域是为联合月氏化解汉朝北方的威胁,是为国尽忠;从长安出发,穿行于海拔数千米的地方,山岭相连,加茫茫沙漠无涯戈壁,而且雨雪交加,豺狼出没,这是为国显勇。
气节不移。张骞道经匈奴时,果然为其所得,“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被匈奴羁押的张骞十余年中始终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即使娶妻生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民族气节。终于在匈奴看护宽松时,抓住机会同随从成功逃向大宛,经康居辗转到达月氏。又“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虽然张骞未完成结盟月氏的政治使命,但汉武帝依然拜骞为太中大夫,因张骞详细描述了西行的冒险与奇遇经历,拓展了汉人的知识面,让汉武帝对西域也向往有加。张骞也因此深得汉武帝信任,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被任命为中郎将,携带价值几千万的钱财布帛,还配备许多持符节的副使出使。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相比第一次虽较容易,但依然艰辛重重。张骞通西域,给原本封闭的中西方世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和彼此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政者固步自封的自恋情结;开通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人员及商务、文化交流的通道,功莫大焉!
知往以鉴今。张骞“凿空西域”给今人的启示颇丰。
做事即做人,成大事业者必须做人端方。“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张骞忠心耿耿,义胆昭昭,诚实厚笃,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蛮夷之人因此都很喜欢他,大宛给张骞派了向导和翻译,送达康居;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这种为人上的优良品质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并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成大事业者必须有大勇的精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其间艰难可以想象:戈壁滩上飞沙走石,巍巍葱岭冰雪皑皑,沿途又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禽兽聊以充饥。没有大勇精神,能够战胜这重重艰难吗?想后来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七渡扶桑,没有大勇精神,能够修成正果吗?
成大事业者必须不忘初心,不移气节。张骞被扣匈奴十三载,却未曾磨染初心,依然坚守气节。初心是什么?是在所有的愿望和誓言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忠于初心,方得始终。气节是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永恒价值与信仰的追求。有气节的民族才能够以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获得他人的尊重。张骞忠诚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拓荒,“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一个人要善于将自己变为博闻强记的时光见证者与记录者。张骞“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卫青抗击有功,张骞知大漠水草处的作用不可小觑。“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但当汉武帝“数问骞大夏之属”时,张骞结合自己的游历建议朝廷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来抗匈奴,直接促成再次的西域之行。可见张骞独有的用心游历使他成为了一个发光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