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后勤补给,和远征作战的美军相比,在家门口作战的志愿军的后勤更有保障。尽管在运输方面,志愿军一直都缺乏高效的运输工具,且到了战争后后期,大量的铁路,道路的后勤补给线也一直被美军轰炸攻击,但是比困于海岛,孤立无援的日军来说,还是强了不少。
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相连的地区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东北,其基础设施和物资供应都比较完善,需要的补给和兵力都能快速送达前线。当然,美国也是可以采用海上运输,空中运输的方式,但也伴随着巨额的军事开销和美国内部的矛盾分歧。
致胜法宝3:人和无论装备多么精良的部队,占据着多么有利的地理优势,最后讨论点还是要回归作战的人。和美军相比,日军的战斗意识不强吗?并非如此。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一木支队的挥官陆军大佐一木清直因为对敌情判断失误,以及对自身部队的夜郎自大,一木支部队近3800战士最后集体赴死。但是,这种纯粹为了服从命令的死亡是有效吗?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过日本武士因为任务没完成就切腹自尽的事例。在他们的思想中,任务失败意味着死亡。他们并没有想着在任务失败后如何挽回补救,也没有继续斗争的*。这种“玉碎”般的念头,来自于日本政府的不断洗脑。从整体上来看,日军的勇敢单纯是为了送死,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死得其所”的思想。
和靠残酷军纪维持的日军相比,志愿军的战斗力来自于保家卫国,来自于民族信仰。事实上,信仰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这里并不是说信仰不好的意思,而是因为人有了信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这里用来形容志愿军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怕死的人,但却有很多为了信仰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人,而这类人才叫做勇士。
在朝鲜战场上,有一场中美双方都不忍心再回顾的战役,那就是被称为炼狱之战的长津湖战役。在这场中美两军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中,中国志愿军的百折不挠让美军肃然起敬,跪下投降。同时,长津湖战役奠定了中国在远东的大国地位,树立了中国军人的丰碑。
回顾长津湖战役,不禁让人热泪盈眶。这是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在气温低达零下40度的天气下,面对敌方的狂轰滥炸,逆风翻盘啊!1950年11月15日,在结束第一次战役后,美国对局势判断失误,以为中国的目标仅限于丰满水电站,于是想对志愿军发起总攻,并希望战事能在圣诞节前结束。
面对美军的钳型攻势,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中国只好把还在山东整训的九兵团调入朝鲜。九兵团久居江南地带,在山东整训也是为了解放台湾做准备。如今朝鲜战事紧急,这群江南子弟还没来得及准备抗寒的物资,就被送上了朝鲜战场。
当时,了解朝鲜气候气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见北上的战士们仍穿着单薄的衣裤,十分震惊:
“你们穿成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说着,他赶紧下令,把库存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拿出来给第九兵团的战士,原先驻守在东北边防的战士们也纷纷脱下身上的大衣给他们披上。尽管如此,因为时间的紧迫性,依旧有很多战士没有分到御寒衣物。
初入朝鲜,战士们面临的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天气。因为脚上胶鞋不能保暖,在行军途中,战士的脚早就被磨得通红。战事紧急,战士们又哪敢稍作停留,只好忍着冰冷和疼痛继续行军。据27军79师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回忆,每天晚上,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个人一起盖着两床薄薄的小被子。
战士们把棉被在雪地上铺开,然后十几个人一起挤在棉被上,靠互相搂抱来取暖。入朝第一天,就有近800名战士直接被冻伤。在长津湖战役期间,九兵团共有1000人因冻伤而死亡,近3000人在冻到丧失战斗力后没有条件救治,因冻伤而减员的人数共计28954人。而很多战士,还没来得及投入战争,就被活活冻死。
“我们十几个人只能挤在两床小薄被子上,可是美军每个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
或许战士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挨饿受冻的时候,美军们正在吃着热乎乎的食物,唱歌喝酒,计划着回家过圣诞。
在长津湖地区,美军已经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也就是说,面对美军每天数百架次战机的轰炸,九兵团只能选择冒死冲锋。即使是陆地作战,仅仅是美军陆战1师,就配备了71辆坦克, 3个装备精良的105毫米炮兵营以及1个155毫米炮兵营。
而九兵团有什么?他们只有近七成因为低温打都打不响的迫击炮、轻重机枪和步枪。但是即便只有刺刀,只剩赤手空拳,这群战士在这20多天的严寒中,却创造出来一个让敌方战士都肃然起敬的奇迹--1950年12月1日,美国陆军第31团级战斗队在九兵团的攻势下,全部歼灭。
曾经看过这样一张照片,入朝前,某个连站在丹东车站合影留恋。而在这张照片下面,有一行鲜明的备注,写着这个连没有一个人回来。想到最近大火的那部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71年前,那群战士为了他们脚下的土地与土地上的人民,拿起武器奔赴他乡。1950年,他们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