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难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2:22: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难点(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水浒》中节选的一个片段,依然韵味无穷,令人不忍卒读,足见施耐庵笔力伸厚。清初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第26回时曾批道:“须知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联绾激射,正复不定,断非一语所得尽赞耳。”这是深谙施氏之妙笔的酌见。《水浒》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而言,在叙述描写情节结构之中的确深得虚实之真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难点(2)

虚与实是相互依存的范畴。作为表现技巧和审美的独特视角,历来都倍受艺术家的推崇。绘画、戏剧、音乐、文学创作都特别讲究虚与实的融合。画论中常有“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的经验之谈。讲的就是虚实相生的道理。何谓虚实相生呢?画家的见解是“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在是矣。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文学家虽没有画家那样阐述得如此透辟,却有着众多脍炙人口的创作范例。《陌上桑》中对采桑女罗敷美貌的描写用的全是虚笔。通过少年、耕者、犁者等见到罗敷之后所产生的强烈的美感效果衬托出罗敷摄人心魄的美貌。对罗敷的容貌之美,虽未着一字,却尽得风流。《三国演义》刘、关、张三顾茅庐一节中对诸葛亮的描写也深得虚实之妙。先借助催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人物和卧龙岗的清景层层烘染、衬垫,使诸葛亮人未亮相而神韵宛在。当这种虚笔发挥到淋漓尽致之时,才让诸葛亮正面出场,从而达到了刘熙载所称道的“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的审美效果。可见,以虚写实,实中见虚,虚虚实实,虚实相生,既是创作的经验积淀,也是品味审美对象的独特视角,而作品的“笔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的旨趣也全在虚笔的妙用之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难点(3)

作品中的虚笔运用,主要有伏笔、侧写、间止、虚空、暗示、映衬、烘云托月等一系列手法。实处易,虚处难。作者的匠心,作品的艺术魅力,最能体现在看似不经意的虚笔运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妙用虚笔,不仅使文势摇曳多姿,平添许多逸致情趣,更使林冲的形象格外扣人心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难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