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5:05:36

《无路可逃》:冯骥才,我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被扭曲着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1)

春节期间,读了冯骥才口述史的第一本,《无路可逃》,深深感到了一种被扭曲的绝望。相似的故事已经被讲了三十多年了,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现在流行的是翻案了。但是,当你从当下的空气中,只需细细捕捉,就闻到相似的味道时,你可以肯定,那些本质的东西还在,那些恐惧的东西还在。

关于那些年,大众所熟悉的可能只是最开始的“破四旧”等运动,但冯骥才回忆说,其实那十年各种主题的运动是不间断的,比如“清理阶级队伍”、“一批三查”等,这些连续的其他运动,一般人可能就不熟悉了。总之,这十年是运动是连续的,每年都有新主题、新花样。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2)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可不是像后来那样,表个态就完了。而是充满着令人精神高度紧张的具体措施,要对别人进行揭发,要翻脸,这就非常可怕了。冯骥才回忆:有次他的一个关系很一般的同事来串门,他去沏茶倒水时,这名同事突然将收音机拧开开关,调大音量,却不调台。冯骥才马上意识到,这是他想知道自己是否在昨晚偷听“敌台”,是否还没来及调频率。冯骥才的确是听的,但恰好那天可能是孩子或是妻子后来调过了台,因此并没有发现什么,冯骥才只是出了一身冷汗。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3)

第二个故事,则连我都吓了一身冷汗。冯骥才和妻子在同一家单位,是书画社,某一天,妻子和另一个女同事印完了一块画版,要一起送到车间去。这块画版是领袖像,包装纸有些油腻,还带着些红颜料,用绳系着,妻子拎着画版交给女同事时,随口开玩笑说“像是块火腿”,冯骥才一听,大惊,正想着岔开话,女同事已经开口说:“冯骥才你可听见了,你老婆可说领袖像是火腿!”冯骥才竟然马上回口说:“我没听她说,倒是听你说了,这屋里可就咱们三个人。”冯骥才这样写道:“拔剑相向,好像瞬间来到你死我活的时刻。运动中有时就这样,忽然反目、生死立见。”这个女同事楞了一下,马上笑着说:“那就谁也没说呗。”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4)

这个故事的场景我反复进入了许多次,每一次,我都是一身冷汗的出来。换了你,换了我,会这样“机智”吗?这些原本是同事之间芝麻绿豆的龃龉,就会瞬间变成炸弹。第三个故事,则是身不由己的扭曲。冯骥才的幸运,在于他年龄大,那时候已经工作了,多少和工人阶级沾点边。因此,上山下乡的事儿没落到他身上。但在回忆中,他提供了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5)

一个是上山下乡开始后,绝大多数家长是不放孩子走的。于是各单位的职工就会去给家长施加压力,冯骥才也在其中,他们施压的办法很简单:撤销这些孩子的户口,没收粮本。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如果不走,连口粮都没有了。而在送知青们走的时候,冯骥才又被派去车站维持秩序,哀鸿遍野,哭天喊地,他和别人围成人墙,以免送行的家长冲击到火车,而他在死死拦住一个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朝他的手臂狠狠咬了一口。

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原文,冯骥才《珍珠鸟》原文(6)

众所周知,这些知青,就是初期打砸的小兵们,而等待他们的命运,是否值得同情?还是说也像冯骥才自己反思的那样,在什么位置都会被扭曲。这几个故事是这本小书里我印象最深的,而这种感触,也在于同样的扭曲感,只是程度没那么深,没那么剧烈。但是那些本质的东西,彻底消失了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