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5:38:50

说实话,我很惭愧。

虽然给学生讲了很多遍《孤独之旅》,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有静下心来读过原著《草房子》。

对于一个初中语文老师来说,这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原谅的事情——

很久之前,师父曾告诫我说,作为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读懂课文本身,也需要读懂与课文相关的一切,包括选文出处的原著,也包括作者的其他作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作家作品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知人论文,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虽然我也知道师父说得很对,但是近年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忙,根本没多少时间读书,自然也就辜负了前辈的期待了。

其实我也明白,很多时候,“忙”只是一个借口,我们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各种娱乐上,却不愿意静下心来读几页书,却把过错推到了“忙”上面。

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1)

(图转网,如侵删)

虽然是小说选段,但是仔细想来,《孤独之旅》也可以当成一篇完整的小说来看。

按照惯例,梳理完情节之后,我开始带着学生进行人物分析。从杜小康到杜雍和,虽然学生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但是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也明白,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

按照计划,我抛出了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杜雍和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因为时间紧,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跳读课文,想要通过杜雍和的变化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也别无他法。”

读到这一句话,我愣住了——

一直以来,我都把视线聚焦在了杜小康身上,看到了杜小康的变化,却忘了这一趟孤独之旅,不仅是杜小康的成长之旅,也是杜雍和的成长之旅。

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2)

(图转网,如侵删)

因为没有读过完整的原著,不知道杜雍和的人设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想,经历*这样大的事情,杜雍和才是最受打击的人。

从油麻地的首富到一个普通的放鸭人,杜雍和的心情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带着儿子放鸭的过程中,他“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站在杜雍和的角度,杜小康很不懂事,明明家里已经这样了,可是这孩子还在整天闹着要回家,全然不顾父亲的心情有多复杂。

随着时间推进,“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虽然选文中没有交代,但是从“不再”二字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杜雍和肯定发过很多次脾气。

随着时间推移,杜雍和能够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也知道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本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3)

(图转网,如侵删)

前段时间在网上读过一篇文章,文章里说“这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父母不经过培训就能上岗……”

对于这句话,我深以为然,从小到大,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会教我们怎么做孩子,怎么工作,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做父母。

虽然有时候,我们的父辈也会指点我们一些,但是一则父母的指点大多是碎片化,根本没有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的父母身上,都有着很重的传统教育的影子,他们给我们的那些指点,也许早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教育,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之后,能够对自己此前的举动进行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倒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反思,反倒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上越走越远。

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4)

(图转网,如侵删)

有人说,做父母最正确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从杜雍和的转变来看,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在人生阅历这件事上,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用心去教他们画上最美的色彩;同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是一张白纸,只有我们好好努力,才能完成最美的图画。

而这幅图画,就是我们的孩子。

鱼爸有本书,叫做《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里面有几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确地去爱,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溺爱、缺爱、错爱,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带给孩子一生难以修复的伤害。 ”

“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所以育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过程。”

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有了这样系统的理论引导,对于我们学着做父母,还是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的。

孤独之旅读后感100字左右,读孤独之旅的感悟200字(5)

(图转网,如侵删)

做父母是这样,我们做老师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入职之前,我们学了很多理论,听了很多讲座,但是等到我们真正进入课堂之后我们才发现,理论跟实践之间,根本就不能划等号。

仔细想来,我们学的那些理论,听的讲座,只是给我们从教打下了地基。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我们也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成长,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思维的碰撞,还是意外的谬误,都是我们最好的成长教材。

也许,对于做老师的人来说,前辈长者是我们的老师,身边同事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

只有放正心态,多方汲取,我们才能长成最好的样子。

正如一位前辈所说,所谓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思维碰撞,成就了学生,也成长着我们自己。

也许,我们该换一种思维,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我们的战友,既引导他们成长,也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