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3月1日在大陆上映,很快火爆出圈,好评不断,我于是也特意走进了影院。
《周处除三害》剧情迭宕起伏,包袱不少,尺度不小,拍摄也很有技巧,观影中我一直为剧情所吸引,观后多日仍对某些场景印象深刻。虽然编剧纯属虚构,也有一些不近情理的地方,但总体上逻辑与故事脉络清晰,于种种超现实的荒诞、巧合呈现中,表达了导演的创作目的。作为一部集动作、悬疑、犯罪于一体的商业类型片,算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人性、邪教和台湾社会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这应该是它文宣不多却火爆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周处除三害”故事,我最早是从小学教科书中了解的,这个典故本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自新》篇,说的是一个名叫周处的官二代为人暴戾,乡里将其与猛虎、蛟龙并列为三大祸害。后来他醒悟,为乡里除掉了猛虎、蛟龙二害,自己也改过自新,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典型之一。而电影《周处除三害》中的三害却是台湾三大通缉犯,并通过小猪电子表、蛇纹身和黑鸽子纹身寓意三大恶人身上的贪嗔痴特征,其实这也是佛教指出的所有众生心中根深蒂固的“三毒”。于是这部电影就这样与宗教、灵修与人性话题扯上了关系。就此话题,我也谈谈自己对宗教、邪教和人性的某些问题的看法。
一、 人死留名与终极关怀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名声”,理想的是生前能名利双收,光宗耀祖,死后流芳百世。“周处除三害”故事中,周处希望改变乡人对他的坏印象,发挥自己的特长,除掉了猛虎、蛟龙二害,自己进而改过自新;电影中,医生张贵卿告知被通缉的陈桂林他已身患绝症,劝他与其像老鼠一样寂寞而死,不如光明磊落去自首。当陈桂林在自首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只是排在三大通缉犯第三位时,忽然决定再干票大的,把前两位通缉犯*死,再去自首,希望能像周处一样,让世人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陈桂林的*戮并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存在感的执念,这成为他排除万难,最终实现目标的最大动力,也是影片名称的由来和逻辑演绎的主轴。陈桂林处于社会底层,一向郁郁寡欢,他最大的喜悦却是在*死两大通缉犯后自首、面对记者们高呼“我叫陈桂林”的时候,即使在被枪决时,他表情仍怡然自得,令人印象深刻。那么,让世人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这样一个执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
一切生物最大的两个本能或目的,就是自己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近代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为达此目的,在百万年间使出了千方百计,进化出了万千种类,演绎了千奇百怪的故事。人类作为文化、精神生活高度发达的生命,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并不满足于物质性的个体肉身的短暂生存和后代的繁衍,还渴望与“我”的创造相关的物质、文化长存于世,产生持久的影响,而姓名相伴个体一生,与个体有着深刻的情感链接,是“我”的集中体现。所以,古来中国就有“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的说法。
从更深层次看,全世界大多数人相信有前生和来世,骨子里并不相信或不甘心于“人死如灯灭”,还是渴望追求来世的福祉和灵魂永生的,这也是惟有人类才拥有各种形式的宗教的根本原因。宗教的最大作用,除了给人现世的精神慰藉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信徒提供了“我是谁”“我生从哪里来”“我死往哪里去”等哲学或宗教性问题的解释和答案,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为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作为假冒伪劣的宗教——邪教,正是充分利用了人类的上述情感和执念,骗财骗色,无恶不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为让世人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而行*戮,以及灵修中心那么多人痴迷地追随“牛头尊者”而不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