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短歌行创意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6:39:00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些内容都是简笔、略写,只提了一下名字而已。反倒是作者重视路上的时刻,虽然已经模糊或有些缺失的古老石刻。可见,姚鼐不重大家重视的宗教等泰山固有文化,反倒喜欢比人不关注、不重视的石碑石刻,与众不同的选择。

优质课《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主问题:姚鼐为什么登泰山?(下)

教学目标:

1 . 与文本对话,体味文字中流淌的景、情。

2. 熟读文本,积累古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3. 领悟作者登泰山的真正用意。

一、名句泰山

二、文中泰山

三、自然泰山

四、文化泰山(为了文化吗?)

五、精神泰山

1.结合背景材料,他为什么登泰山?

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

乾隆三十一年(1766)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四库全书》成,鼐借病侍亲为名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

自乾隆四十二(1777)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从提供的资料中你是否能找到矛盾之处?

明确:借病侍亲和他的行为矛盾,从他的登山路径选择,登泰山日子的选择可以找到端倪。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短歌行创意教学设计(5)

2为什么选择特殊的路径登泰山?

这是作者笔墨比较多的地方。

姚鼐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连用“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写出自己的行进路线,语句清晰如水,又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古长城”、“三谷”、“环水”、“东谷”、“石刻”、“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姚鼐这位主张“义理、考据、文章”的桐城派代表,偏要“越长城之限”,实地考察古长城之貌。

他选择了与众不同,不同寻常之路。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短歌行创意教学设计(6)

登山之路,“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东谷是人们常常选择的,但是姚鼐从中谷入,然后从西谷登山。

他选择了与众不同,不同寻常之路。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登山过程,迷雾冰滑,七千多的台阶,异常艰难, 足见泰山之高,更能看到作者没有什么疾病。

3为什么在特殊的日子登泰山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文章交代登泰山的时间为177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登山,二十九看日出。那一年,农历十二月没有三十,就是我们说的除夕夜。除夕,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节日。不管因为什么在外漂泊,那一天都会想办法回家团聚。姚鼐为什么要选择在年底登泰山呢?

有人说,因为作者有意选择冬天,和他人不同;冬天之景有特殊处;冬天人少等等;有人说他从京师回乡(安徽桐城)途中经过泰安邀约其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一起登泰山的,临时起意,或者有意经过。

除夕夜,如果侍亲紧急,怎么会没有回家,却特意跑来找朋友登泰山看日出。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短歌行创意教学设计(7)

综合以上资料,作者疾病侍亲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姚鼐自己的话中看到。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或许)免耻辱之在咎已尔”。

他不愿意再留在这样的官场,和政见不和者为伍,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再难得来的一切都放弃了。只想从容进退,免于耻辱。

我们看到他内心的煎熬,看到他登泰山的过程始终在用自己的种种行为,表明着自己的选择,与众不同的选择。

4为什么选择让朱孝纯同游?

王文治与姚鼐、朱孝纯,三人同为密友。徐珂《清俾类钞·师友类·姚朱王相契》:“姚姬传在京师,与辽东朱孝纯子颍、丹徒王文治梦楼最相契。一日,天寒微雪,偕过黑窑厂,置酒纵谈,咏歌击节,旁若无人。明日,盛传都下。”姚鼐、王文治、朱孝纯黑窑厂雅集,当是乾隆十九年(1754)冬。这时,三人尚无功名,清狂纵酒,跌宕激越。

次年中秋夜,姚鼐、王文治、朱孝纯三人又在黑窑厂附近的陶然亭赏月,姚鼐、朱孝纯、王文治均有诗记录此事。

姚鼐于乾隆三十九年写下名篇《登泰山记》,两年后朱孝纯出任两淮盐运使,创办扬州梅花书院,邀姚鼐担任山长。此时,王文治亦从云南辞官归里,卜居镇江。黑窑厂雅集后的二十年,姚鼐、王文治、朱孝纯三人重聚江南。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短歌行创意教学设计(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