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些情感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它们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篇野夫的亲情散文《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就是这样一篇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失踪的悲伤故事,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那些刻骨铭心的爱与痛。通过这篇文章,我想重点摘述两个核心情感话题:一是母亲对外祖父的恨,二是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一、母亲对外祖父的恨:血缘与背叛的交织
文章中,母亲对外祖父的恨是复杂而深沉的。她一生都在努力剪断与那个“国军”将领的血缘联系,却终归徒劳无获。母亲的恨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基于外祖父的背叛——他在战乱中重新娶妻生子,对母亲和外祖母的遗弃。这种背叛不仅在生前造成了母女俩的孤独与苦难,甚至在死后还以“历史不清”的标签继续压迫着母亲。
“……在她报考革命大学那天起,她就要面对无数张表格。她总是试图说明她是她父亲那个阶级的弃婴,她和她母亲属于苦难平民。然而表格却限制了她的声辩,同时还作为一张早有预谋的标签贴上了她的面庞。……”
“……一次她带我到县城看病,回来时求熟人找了个便车,司机走出城后竟威逼我们从车厢下来,一生不低头的母亲为了我哀婉乞求,她看着扬尘而去的汽车悲愤难耐,又不愿让儿子看到一个母亲的窘迫和尴尬,只好将泪水默默吞下。……”
当野夫把残酷的现实一字一句地摆在你面前,你很难不与文中的母亲同悲共愤。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恨是一种情感的替代品,是对爱的失望和背叛的反应。”母亲的恨是对爱的极致失望,是对被背叛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她的恨成为了一种无法替代的痛。
谁也无法抹平野夫母亲的遗憾和伤痛,但我们可以避免这种遗憾,这就需要我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善良和诚信,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忠诚和支持是维系家庭和谐的基石,一旦这些基石动摇,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痛。
二、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失去与追忆的交织
与母亲对外祖父的恨相对的,是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这种思念,是对母爱的渴望,也是对失去的无尽遗憾。作者在文中写道:“整整十年过去了,秋水长天,物换星移,我们姐弟的隐痛和歉疚却从未平复。我们在一起相聚时,基本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谁都知道心上的创口还在暗夜渗血。”这种思念,是对母亲生命故事的缅怀,也是对未能及时回报母爱的深深自责。
“……一个68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长江。那时水冷如刀,朝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是深沉而痛苦的。母亲的失踪,不仅是物理上的失去,更是精神上的空虚。回忆中那些细节如同针刺般刻在心上。
作者的思念,是对母亲一生苦难的同情,是对母亲坚强与牺牲的敬仰。这种情感,如同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描述的老人对大海的深情,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作者通过文字,试图与母亲的灵魂对话,试图在记忆中寻找母亲的踪迹,试图在遗憾中寻找和解。
然而,追忆也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失去中找到前行的勇气。作者通过文字记录下对母亲的思念,这不仅是对母亲的一种纪念,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要避免这种遗憾,我们需要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每一刻,因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爱和感激,因为在生与死的面前,这些表达是最宝贵的遗产。
《江上的母亲》不仅是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更是一次对生命、爱与痛的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家庭中的背叛还是失去亲人的痛苦,都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遗憾。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诚信、责任、珍惜和表达来减轻这些遗憾的重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高尚。”让我们以爱之名,珍惜每一个与亲人相处的时刻,用理解和宽容来化解心中的恨,用记忆和感激来填补失去的空洞。这样,当我们回首往昔,即使泪水满面,也能在心中留下一丝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