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瓮中捉鳖典故出自哪里,瓮中捉鳖典故简要概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7:30:04

来俊臣瓮中捉鳖典故出自哪里,瓮中捉鳖典故简要概括(1)

书,作为重要的知识传播介质,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求知需求,也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无人不晓,直到现在,还收录在小学课本的教材中。记得当时学习的时候,就被年仅七岁的司马光,于同伴生命危难之时所体现的成熟,沉稳与机智所折服。

我们从来不会去质疑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

然而有这么一个学者,毅然质疑当时的司马光根本砸不了缸,因为宋人烧不出大缸。言论一出,受到一些学者的反驳,原因为一个成语——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奸官来俊臣为了审问意图造反的周兴,诱使周兴想出了瓮中捉鳖这个酷刑,未想到却用到了自己身上。

来俊臣瓮中捉鳖典故出自哪里,瓮中捉鳖典故简要概括(2)

事实证明,唐朝确实有瓮这种容器。但不同于缸,二者外形以及用途都有所不同,以此来反驳这个质疑,略显牵强。但是由此展开的历史讨论,也不断证明当时司马光砸的,确实应该是瓮。

对于这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术如此严谨的学者,我本人更是好奇。他就是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马未都,一个饱满的国学大师。

干货满满的从业者

如今的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基本涉及了各个行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综艺,这个标签下,有了关于文学的分类,而且此类的节目越来越多。

来俊臣瓮中捉鳖典故出自哪里,瓮中捉鳖典故简要概括(3)

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有自己的偏好。我喜欢高晓松的《晓说》,梁宏达的《老梁故事汇》,马未都的《观复嘟嘟》,在我看来,他们有着专业,严谨的知识储备。

一个脱口秀的节目,离不开栏目组的充分准备,但又不拘泥于准备好的知识罗列,作为主持人,需要在有限的主题内,客观地讲述事实,主观地评论事实。不插电的形式,要求主持人必须要足够大的知识储备。

在《国宝100》里,能感受到马未都在国学领域很深的造诣,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也有极具特色的独特见解与诠释

阅尽人间万卷书,不如读懂马未都。

来俊臣瓮中捉鳖典故出自哪里,瓮中捉鳖典故简要概括(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