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九喇嘛ol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武侠我是十几年没读了,客居他乡,随身所带一套四本《神雕侠侣》,一本评点本《鹿鼎记》的第一集,其实翻的也少,阅读武侠小说的日子似如前世,不管论坛兴起还是博客流行都没有在多去关注,这二十年间,金庸先生的西湖论剑,“金学”的创立都让人瞩目,我只是很少关注,一个社会底层、边缘人,为每日温饱已经用去全力,哪里还有心思去想那少年时的梦,书中杨过一个人手掂破碗守着那间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茅屋到成了我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知这是不是我一直把四本《神雕》带在身边的原因。
邱健恩先生在《何以金庸》里对武侠小说的定义开宗明义“武侠小说,顾名思义,包含三个要素:武、侠、小说”对“武”、“侠”、“义”、“小说”从传统文化里做了追溯,又用现代的方式进行了定义,并用六个维度对“金学”指明了研究方向“旧版版本、故事情节、写作技巧、内容修订、专书探讨以及跨文字的改编”这六个维度不光可以用于研究“金学”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武侠小说宗师,如古龙、梁羽生等,在《古龙武侠小说知见知录》里顾雪衣正是这样做的,对在版本上比金庸更繁芜的古龙小说版本做了详细、周密的梳理。
金庸小说的好看除了故事情节精彩,还在于其文字的提炼,这也和两次大修不无关系,现在阅读金庸的小说就如喝一坛陈酿老酒,香醇无比,要知道传统武侠小说是上不了台面的,让武侠小说登堂入室最大的功劳非金庸莫属,二千年前后就看金庸小说的文坛地位扶摇而上就可以知道了,遥记当年排名上到第四位,就连平时不大看的起人的李敖也说过没想到金庸的武侠小说会这样写的话,尽管他还是不喜欢金庸,说金庸虚伪,信佛又舍不得钱,被李敖讥笑的人多矣又何止金庸。邱健恩在「金庸小说的艺术技巧」评品当代武侠名家对金庸小说语言的特色的形成进行了阐述,所举有梁羽生、古龙、温瑞安:“梁雅、古新、温奇”,金醇:“看似平平无奇,没有抢眼的特色,却是最流畅与合适的小说语言”,金庸文字的形成提炼的方式足以让每个对文字创作有兴趣的人有所借鉴,金庸语言特色以白话文为主,加浅近文言,新旧结合,行文简洁、流畅又「古朴有力」引用三位文字专业人士意见参考,黄维樑的结论:
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没有语法不通之病,没有冗长西化之弊;反过来说其语言非常简洁畅达,兼有浅易文言和现代语体的优点,颇为灵活有变化。从抽样片段来看,金庸不是力求创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体家。
舒国治的评价是:
金庸的文字,即有文言简洁而意在字外之优,又有白话平易而陈事明确之长。
严家焱的看法是:
金庸的语言是传统小说和新文学的综合,兼融两方面的长处,通俗而又洗练,传神而又优美。但如果仔细考察,金庸语言的基础仍是新文学,或者说主要得力于新文学的修养。他保持了「五四」新文学语言的新鲜活泼,少了一点欧化,增加了一点浅近的文言,既流畅利索,又古朴有力,类似于沈从文。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文本是不同于欧化的语言,其中继承了传统文言而来的,其特色是新鲜活泼、流畅利索、古朴有力,这种语言特色不光只在金庸先生一人身上看到,在一众名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的文章里都能感受到,和所谓等同于西方化是完全不成立的,这种语言脱胎是本国传统白话、文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金庸先生对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是有企图的,两次大幅修改小说,对小说的语言无疑着力最深,修订版《射雕英雄传》后记里如是说:
我所设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现代化的词语,如「思考」、「动机」、「问题」、「影响」、「目的」、「广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寻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现在」用「现今」、「现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又在修订版的《飞狐外传》后记里说:
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过分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
删改“说书文”
删减白话用语与虚词
删减白话用语与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