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讲了一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挺让人感慨的。
她家那里的邮政快递今年以来由于人手不够,造成大量积压,赶在双十一前效仿其他快递公司设立了驿站。覆盖他们小区的驿站是家便利店,店主是位年近四十的女性,以前经常不在,小店多数时候是她父母照看,两位老人家都七十岁左右年纪了。
变成驿站后,因为工作量剧增,店主在店时间明显变长了,尤其刚开始的一个月,积压久数量多,又逢双十一早早开始,每天都会新送来一堆快递,并且他们业务还不熟,总是手忙脚乱的。
老太太是社区*退休的,老爷子的职业不清楚,但能看出来家中地位不如老伴,习惯于被支配。女儿不在店里的时候,来人取快递,都是老太太记下取件号后发出指令,然后两人一起翻找。除了特别顺利的,他们找一件快递大约需要几分钟,有时是十几分钟。
如果不是很快找到的,过程中老太太会和对方确认取件号,接下来再询问外包装的种类,有时还会问里面装的是什么,如果实在找不到了,就打电话给女儿。
老头呢,一般在接到指令后,就走到编号所在的分区,一边翻找一边不时向取件人发点小牢*,有关于女儿的,关于邮政的,或者吐槽有的取件人自己上手翻找,打乱了整理好的排序等等,断断续续直到查找结束。
第一个月时查找通常以这几种方式结束:快递找到了;取件人不等了;他们请求对方下次再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其他驿站取件不需要久等,在他们这里长时间等待的次数多了,有人久难免会表示出来不满。
服务业嘛,和气生财,按理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人家等的时间也确实长,说点好话表达一下歉意,谁也不会不依不饶。但这位女店主不知为何,好几次面对不满,她就直接怼了回去,说如果等不了的话,以后自己这里可以不接收对方的快递,让其直接去邮政那里提取。说归说,最后她是不是真那么做了,无从得知。
说回我朋友,她性格很好,每次去这家便利店取件,见到人多或是老头老太找得费劲时,都会选择主动离开。
有一次她的快递去取了好几回都没有找到,她每回都是啥也没说就走了。后来店主主动加了她的微信,让朋友把购买链接发过去,说她要按价赔偿或者再下单给朋友买个同样的。朋友表示东西不值钱,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不用赔。
之后朋友再去取件,用时都很短,朋友因为来去匆匆,以为她家工作已经捋顺了熟练了呢,也没多想。
直到有一次店主不在,老两口找了许久也没找到,最后打电话给女儿,才知道被她单放起来了。这次的经历又促成了另一点改变,就是此后朋友再去,即使店主不在,基本上只要一报号,老太太就会追问一句“是某某的吧”,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就去女儿单独放置快递的地方,很快地把东西拿给朋友。
朋友跟我说,她完全没想到,只是一个小小的宽以待人,竟然有如此效应。
我马上回了一句:“这不就是你投之以桃,人家报之以李嘛。”
朋友点头:“这件事让我联想起刚二刷过的那部剧里的故事了,感觉有点儿类似呢。”
我问:“哪部剧?说来听听。”
朋友说:“你也看过的,就前些日子那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听到名字,我大概明白了朋友所说的类似指的是什么了。因为剧里,无论是许小波对李叔父子还是罗琦琦对关荷的所作所为,的确都有些投桃报李的意思。
小波在失去父亲后,靠李叔的接济得以继续学业,可惜两次高考都被突发事件干扰,最终未能圆上大学梦,其中选择放弃高考的第二次,是小波自己权衡后做出的决定,就为了报答李叔父子多年的恩情。
罗琦琦呢,在重返校园后用心学业,却面对作文和英语迷茫无助一筹莫展,是关荷一次次地主动接近并帮助她,顺理成章地二人成为了同桌和朋友。虽然后来由于她们俩成绩的一上一下,关荷嫉妒心作祟,又主动疏远了罗琦琦,但她对罗琦琦曾经的帮助,无疑是真诚又真切的。惟其如此,当罗琦琦在清华的图书馆里,找到困扰自己许久的人生问题的答案后,第一时间便打电话给关荷,两人相互道歉,冰释前嫌,再一次相助相伴着去面对并战胜了高考。
罗琦琦对关荷,当然也是投桃报李。
所谓投桃报李,出自于《诗经·大雅·抑》,原文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的《卫风·木瓜》里还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大同小异的三句,传达的都是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的美好情操。
古人的文字里,证明这种行为会让人受益无穷的事迹俯拾皆是,但最先映现在我脑海里的,是秦穆公的“食马之德”和楚庄王的“绝缨之宴”两则故事。
“食马之德”说的是,秦穆公早年丢失了一匹好马,被岐山下的三百多个百姓给吃了,找马的官员发现后捕获他们准备治罪。秦穆公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牲畜而去伤害人的。”还说吃好马肉不喝酒会损伤人的身体,叫人拿酒给他们喝后就放了他们。后来秦晋交战,秦穆公追击晋惠公时反被晋军所围。危急时刻当年那三百多人不顾性命*入重围,“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但救出秦穆公,还把晋惠公给捉住了。
第二则故事是讲,楚庄王有一次平叛后大宴群臣,把姬妾们也叫出来劝酒助兴,直喝到日暮酒酣,突然间灯烛全被风吹灭,有人趁机拉扯庄王宠姬的衣袖,宠姬扯下了那人的帽缨,拿着它告诉楚王,让楚王点亮烛火后查看所有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冒犯她的人。庄王听后,却高声命令众人都除去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然后才让人点亮烛火。这就是 “绝缨之宴”的前半部分。
三年后,楚庄王伐郑,晋国支援郑国与楚开战。楚庄王麾下一员战将主动请缨当先锋,五战五捷大败晋军。楚庄王论功行赏时,才从那人口中了解到,他就是三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拼死*敌全为报答楚王当日的宽宏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