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以德退敌译文,烛之武退秦师简单翻译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1:17:34

荀巨伯以德退敌

《世说新语》故事解读之七

《世说新语》卷一“德行第一”之第七篇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荀巨伯“以德退贼”,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德大勇,历经千年传诵至今。

且看原文。

荀 巨 伯 远看 友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友 人语 巨 伯 曰:“ 吾 今 死 矣, 子 可 去!” 巨 伯 曰:“ 远 来 相视 ,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生,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贼 既 至, 谓 巨 伯 曰:“ 大军 至, 一 郡 尽 空。 汝 何 男子, 而 敢 独 止?” 巨 伯 曰:“ 友 人有 疾, 不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命。” 贼 相 谓 曰:“ 我辈 无义 之人, 而 入 有 义 之国。” 遂 班 军 而 还, 一 郡 并 获 全。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荀巨伯。荀巨伯何许人也?史书不详,甚无记载。以《世说新语》记述的人物的先后顺序来看,应该是东汉末年名士吧。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以一种“大德大勇”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一曲最美的精神道德赞歌,传颂千年。

我们先用白话文来讲述一下这个“以德退贼”的故事吧。

荀巨伯有个朋友,住在汉朝和匈奴交界的边城。荀巨伯听说这个朋友生病了,于是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边城看望他。他到了朋友家,正巧碰上了匈奴进犯。那个时候,汉朝已经积弱年久,边郡小城更是屡屡被匈奴侵袭掠夺的。每次匈奴骑兵一到,守城的军队就望风而逃。他朋友就跟荀巨伯说:“现在匈奴兵又来了,我反正是重病快要死了的,也逃不了啦。你不要管我了,赶紧逃命吧!”荀巨伯望着病床上的朋友,说出了一番义正词严感人肺腑的话语。“我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望你,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呢?像这种抛弃朋友、独自逃命的事情,我荀巨伯是做不出来的!”荀巨伯于是坚决不肯逃跑,就陪着朋友。(此处应有掌声。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这是多么伟大的勇气啊!)

不一会匈奴军队就进城来了。有几个匈奴骑兵到了他们家里,看见他们俩,就问到:“我军大兵*来,满城的守军和百姓都跑了。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不逃跑?是想要独自一人抵抗我军吗?”

荀巨伯并不害怕,不慌不忙的说:“我这个朋友生病了,走不了。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等死而自己单独逃命。我现在情愿用我的性命代替我朋友去死,你们要*人就*我吧,放了他吧!”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匈奴兵听了之后,互相对视了一眼,说到:“这人真是高德大义啊!我们都是无义之人,现在跑来进犯这样的大义之国,实在是羞愧啊!”

说完这话,他们就带着其他的匈奴兵一起撤退了。

这个边郡小城也因为荀巨伯的大义和勇敢而得以保全了下来。

这个故事,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是栩栩如生。斯情斯景如历历在目。荀巨伯大义凌源的形象,彷佛就站在我们面前的。

在这个差不多两千年前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传统精神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极度重视朋友情谊,即使性命攸关也不离不弃。他们尊视个人的道德修养,绝对不肯做出有损于德行的行为,即使为此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不正是“*身成仁、舍生取义”最好的注解吗?

而在故事的结尾,荀巨伯依靠他的大义和勇敢感动了匈奴人,保全了全城百姓。我们也看到了德行大义的力量,这是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像荀巨伯这样的人物,岂不正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所缺乏的吗?岂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呢?我觉得像荀巨伯这样的德行高尚之人,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你的看法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