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探友批注,荀巨伯探友文言文节奏划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2:00:18

《荀巨伯探友》与《善因善果》两则老故事,分别出自于《世说新语》。故事简单而直奔主题,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明扼要易懂,古人就是喜欢直来直去,不玩多少花样,两则故事的主题就是好人有好报。这道理如庙堂的经一样念了千年,香火里冒出的青烟一般,缭绕而缥缈。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难办,现代人未必就比古人聪明,过不去的坎儿未必就比古人少。

荀巨伯探友批注,荀巨伯探友文言文节奏划分(1)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纂的。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人,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世说新语》一书,据后人考证该书实际是他组织门下文人摘录众书编纂而成。此书分为6卷,分德行、言语等36门,记述自汉末到南朝宋时高门名士的逸闻轶事,主要是有关人物的品行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荀巨伯探友》说的是:荀巨伯出远门探望生病的朋友,正碰上胡人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看来是必死无疑了,你快逃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如今你要我离开这种为求活命损害道义的事情,哪里是我荀巨伯会做的呢!”胡人进城后,问荀巨伯:“我们大军一到,整个郡都逃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下来?”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命来换他的命。”胡人相互议论说:“我们不懂道义的人,却到了讲道义的地方。”于是撤回军队,整个郡由此得到保全。

荀巨伯探友批注,荀巨伯探友文言文节奏划分(2)

荀巨伯,东汉颍州人,生平不详 。故事中说的事情,究竟是否成立,让人怀疑。但他奉行和坚守的道义是无可挑剔的,在体现了患难中见真情,做人应该讲情意和舍生取义的义举。荀巨伯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唯一令人不解的是太理想化了,举兵拼*攻下的城,就因荀巨伯而放弃了。靠不靠谱,现代人总会有这样的疑惑。

《善因善果》说的是: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到人家做客。吃饭时他发现端烤肉的侍从好像很想吃肉的样子,就把自己的烤肉给他吃,同桌的人都讥笑他。顾荣说:“怎么可以有人每天端着它,却不知道它的味道呢?”后来顾荣遭遇战乱渡江,每到危急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身旁帮忙。顾荣问他为什么帮助自己,原来他就是当初吃自己送的烤肉的那个侍从。

荀巨伯探友批注,荀巨伯探友文言文节奏划分(3)

这个故事比《荀巨伯探友》所开的口子要低调些,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顾荣尊重一个人,并获得被尊重的侍者更大的尊重和回报,生活中是有的,也容易实现。而对应的极为相似的个案,官场上关系到一国存亡的典型例子,正好是反过来的,那就是中山国因为一碗羊肉汤而亡了国。那个吃货司马子期就因为没有喝到一碗羊肉汤,有失自己的尊严,而后叛国跳槽到了楚国后,说服了楚国的国王,出兵灭了中山国。中山国国君还留下了千古名言:“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荀巨伯探友批注,荀巨伯探友文言文节奏划分(4)

顾荣是幸运的,有司马子期这个反面典型衬托着,顾荣与侍者之间的事就更让人信服和思慕。荀巨伯形象比顾荣要高大,重道义而救了朋友和一城一国,但令人信服的程度却不及顾荣的举动,这就是现代人的复杂所在。好事不如坏事传得快、传得广,正面典型不如反面典型鲜活生猛。社会进步了,生活富裕了,思想却复杂了。人越活越累,内心越活越空,而且这种人是越来越多,不是好事情,返璞归真,纯净一下,悦向远方,还是有必要的。(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