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万家灯火照亮了世界。我们触手可及的这束光明,使用起来轻松便捷,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所发明的,但很少有人了解,为了将这束光明带给人类,爱迪生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他总共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不分昼夜地进行了7000多次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没有被困难打倒,最终在经历了跨度长达30年的失败之后,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发明。
爱迪生童年的梦想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酒馆,母亲则是一位教师,但年幼的爱迪生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自然科学更是充满了好奇。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经常在家里的小型工作间里进行各种实验。
一天夜晚,爱迪生的母亲突患疾病,父亲紧急赶往邻村请来医生。医生在检查了病情后确诊为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然而此时夜色已深,光线条件恶劣,无法进行手术。爱迪生看到母亲因疼痛而备受折磨,心中十分焦急。
他突然灵光一闪,向医生表示他有办法带来光明。于是,爱迪生迅速跑出家门,从各个房间收集油灯和蜡烛,并将它们点燃在高处柜顶。然后,他取来一面大镜子,将其置于灯烛背后向下照射。瞬间,一束强光照射而下,医生激动地看着这道光明,它的亮度已足够进行手术。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爱迪生的母亲成功度过危险。医生意味深长地对爱迪生说:“是你的聪明才智拯救了你的母亲。”
此时的爱迪生走到虚弱的母亲身边,他突然对母亲说:“我一定要发明一个夜晚的太阳。”
无休无止的实验
自幼热爱发明的爱迪生,年轻时就已经声名远播。他陆续发明的众多实用机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878年,爱迪生开始投入到灯泡的研究与发明中,当时的他未曾料到,这项发明竟耗费了他近乎半生的心血。在无数个昼夜和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不断地进行着无休止的实验。
善于总结的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得出了一个理论:虽然炭可以发光,但其光线过于刺眼且容易燃尽。因此,他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碳丝进行实验。
一次偶然中的发现
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当他看到朋友浓密的胡须时,突然灵光一现,认为胡须或许可以制作灯芯。朋友二话不说,剪下一撮胡须给他,但实验仍然失败了。
在为朋友送行时,爱迪生伸手帮忙去拿挂在衣架上的外套。这时,他突然想到:“棉丝”!可以用棉丝进行尝试!朋友毫不犹豫地撕下一片棉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将棉布放入U型密封埚中,利用高温进行碳化处理。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成功制成了一根完整的碳化棉线,并将其装入灯泡。
夜幕降临,爱迪生的助手将灯泡内的空气抽干,一切准备就绪。当电源接通,人类历史上第一束电灯光芒诞生。它金黄色的光辉柔和而明亮,照亮了整个实验室。
时光缓缓流逝,爱迪生紧张地注视着这盏灯泡,它足足坚持了45个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虽然45个小时的时间很短暂,但爱迪生深知,他已经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请大家铭记,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
在此之后,爱迪生又经历了无数个昼夜的反复试验与改良,最终,他发现了竹纤维可以替代棉线制作出更耐用的灯丝,这种纤维使灯泡的寿命延长至1200小时。从此,灯泡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记住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灯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为夜幕降临而感到不便,也不用再担心使用蜡烛油灯时容易引发的火灾,它使用起来异常便捷。然而,在这束光明的背后,却蕴藏着爱迪生30年的呕心沥血,以及6000多种材料的尝试和7000多次实验的艰辛。爱迪生不怕困难,不言放弃,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