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8:26:27

文/炒米视角这里有一个明朝人讽刺朱元璋目不识丁,写错别字还不认账的故事。在叶盛《水东日记》里记载了一个文字匠卢熊的遭遇。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1)

元末明初,昆山有个叫卢熊的人,人品不错,学识过人,在苏州做教谕(公办教师)。在洪武初年,被吏部推荐到朝廷任职。 由于当时天下未全定,北方民生凋敝,朝廷调用了很多读书人到北方任职。这个卢熊就被朱元璋派到了山东兖州去当知州。俗话说“私凭文书,官凭印”,卢熊带着朝廷发给自己的官印,就走马上任了。但是当卢熊准备开府张榜的时候,却吓掉了下巴。原因很简单,他拿了一个“衮州”知州得大印。可是山东除了“兖州”,也没听说过还有“衮州”啊,而且在朱元璋给他们送行的时候,也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赴“兖州”就任啊。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卢熊只能硬着头皮上书吏部,更换印信。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2)

这下子吏部也犯难了,因为这是朱元璋为了体现重视,亲自下的诏书写的字,吏部可是按照朱元璋写的字刻的。那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字写错了。在民间认为,朱元璋草根皇帝,自小也美怎么上过学,写错字还不正常。但是朱元璋好面子,他写错了,你将错就错,也就没事了。但是这位卢熊是位耿直人,而且本身刘擅长金石篆刻,对印章字体颇有研究。他上书一定要朱元璋把这个“衮州”改成“兖州”,重新刻印。朱元璋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怎奈面子下不来,于是下令把卢熊砍了。并且说自己故意的,“兖州就是衮州”,“衮州就是兖州”,恨不能说,这是通假字,只怪卢熊有眼无珠不认识。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3)

这个故事不见正史,和其他明人笔记小说一样,充满了民间智慧。但实际上朱元璋可不是小说里那样目不识丁。故事里的主人公卢熊是再正史里真实存在的人物。从正史里此人得履历,可以判断叶盛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元末的时候,卢熊从小跟杨维祯学书法,小有名气。卢熊的确在苏州做过教谕(公办教师),现在国家图书馆馆藏著名的《苏州府志》便是他的作品。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4)

后来洪武8年(1375年),卢熊进了朝廷,在工部做过照磨(审计)。后来洪武11年(1378年)因为要修建鲁王府,被派到山东兖州当知州。此人官声也很好,而且基本上和朱元璋没有什么交集,在朝廷工部任职的时候不过一个正8品的小官;后来就算当了兖州知州也不过正6品的小官。所以基本上,没有跟朱元璋说话都资格。洪武13年(1380年),卢熊因为“簿录刑人家属事”(就是给人家写书立传,后来人家犯事了,便把他牵连进去了。)而这个牵扯到卢熊的大案,正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5)

而真实的朱元璋这错别字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那样种场合、那种常识性错误,朱元璋也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犯的。而老朱的文化水平最大的特色就是“土洋结合、先抑后扬”。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朱元璋《金鸡报晓》

这首诗前两句土得非常接地气,然而后两句则先抑后扬,霸气十足,文字功底相当了得。因此朱元璋绝对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单薄。文/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目不识丁的人谁写的,目不识丁小巧玲珑是谁写的(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