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洗儿戏作》是一首七绝讥讽诗。全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以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以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最后说的是气话是反话,是颠倒过来说的人生感慨。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此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看起来观点荒谬,实际上是反讽,是对官场进行了嬉笑式的讽刺,讥讽当时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能的人,表现了苏轼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之意。
纵观全诗,先后出现三次转折:世人皆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这是第一个转折;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这是第二个转折;愚鲁的人肯定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第三个转折。苏轼的牢*全在这些转折中。其实,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当然懂得和光同尘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但是,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人,用王朝云的话说:他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他不屑于那些做大官成功的潜规则,他有他的初心,他有他的原则,他有他的坚守,他有他的执着,所以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颠沛流离。因此,他才会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不平之鸣了。
2021年9月13号
《题西林壁》今天复习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庐山总体呈南北走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几个不同方位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样子。此时的我,根本无法辨别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这只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7岁那年5月,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任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这首《题西林壁》是苏轼写在庐山西麓西林寺墙壁的题壁诗,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