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Wall
了解长城的秘密
长城是这个星球上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七大奇迹之一,是全世界最长的连续线路遗产。然而,我们真的了解长城吗?
长城的特殊性不仅在于“长”,更在于其山巅峭壁、荒漠戈壁的赋存环境。文保单位普查监测困难,使长城丰富的建筑细节渐渐蒙尘甚或消逝;也因为其军事工程功能尽失,致使长城非活态存在并逐渐趋于扁平化、背景化,因此而今描述长城,关键词仅剩“雄伟”“宏大”,比之其他世界遗产,显然地缺少了细节和吸引力。
其实长城绝非前人备述、乏善可陈,诸如“长城最高大的敌楼是哪一处”“最陡峭的长城在哪里”等各种与长城设计、建造、使用、环境相关的内容,都是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当前,在长度走向、敌楼数量、坐标位置都在实验室建档之后,各地各段的中国长城,以各个不同的特征亮点及包含其中的智慧,向世人渐次展现不同以往的东方魅力。
从今天起,百花文艺微信将连载《散文》期刊2021年“中国长城”专题栏目内容,让我们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城。
敌楼——长城的代言者
八达岭长城敌楼
敌楼,主要指明代中后期谭伦、戚继光领导建设的、带有箭窗洞口及室内戍守空间的空心敌楼,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晋等省市,即沿燕山与太行山脉富集。历代长城主要以墙体、实心敌台、关隘、战墙、烽燧、城堡等其他多种防御设施构成,这些设施的时空广度与遗存数量都显著大于空心敌楼。空心敌楼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长城的标志呢?其原因主要有五:
明长城全线现存仅一千多座空心敌楼,却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边缘,且建设时代晚近,保存相对较好。京、津、冀地区的地缘优势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其作为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核心区的定位,也因此使得本区域的长城形象“压倒性”地成为历代长城、各地长城的统一标志。
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非常复杂,有城池用于军营驻守,有烽台用于瞭望预警,有关隘控制贸易孔道,有暗门送迎侦查兵士,有战墙阻挡敌人冲锋,有雉堞垛口用于掩护射击……然而空心敌楼作为防线上的最小单元,兼有上述全部功能,类似缩小的长城,功能多样,细节丰富,是长城各类设施的功能“缩影”。
空心敌楼表面看似雷同,其实结构样式变化非常多样,用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长城全线上没有哪两座敌楼用的是同一套设计图纸,加之作为建筑的观赏性强,完全可以说,空心敌楼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水平的巅峰。
空心敌楼大多矗立于山巅,代表着先人苍凉的戍守生活经历,在激发今人的关注与好奇心方面,作为生活的空间载体,空心敌楼与实心敌台或墙体相比拥有明显优势。
空心敌楼具有合宜的空间尺度。其他的长城元素例如城池,尺度一般在几百米至数公里范围,超过公众易于视觉认知的范畴,而垛口、障墙、洞等设施又尺度过小,难以代表长城的宏伟。
基于以上的偶然与必然,并不“典型”的空心敌楼,最终成为了长城在公众心目中的最佳代言人。
本期文图选自《散文》2021年第一期、第四期
撰文/摄影:李哲 配图/后期处理:拓晓龙
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点击下方即可订阅2022年《散文》期刊
更多好书
欢迎关注
百花文艺
微信搜索:baihua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