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十三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风筝自始传到了世界各地。
风筝用途发展的脉络
当然,风筝的意义其实远远不止是娱乐。风筝(最早叫木鸢、改纸制后叫纸鸢)出现以后,最早被用于军事,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军事通信、测量等。在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中,不仅鲁班“作木鸢以窥宋城”;而后汉高祖时期,韩信谋反时作纸鸢以测量未央宫的远近;再后有梁武帝被叛军围困,其子放纸鸢载信求援;更有宋时,在风筝上装炸药放飞至敌营爆炸的“神火飞鸦”等。
另外,随着风筝的外传,科学家们对于风筝载人做了很多实验,利用风筝也做了很多科学发明。比如富兰克林将风筝用于科学实验的故事已广为人知,18世纪的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在下雨天放风筝来证实大气中含电,并在后来发明了避雷针。
所以,风筝在老外们的心中远不止是一个玩具这么简单的概念,它是一个重要的发明。在德国慕尼黑市有一座大型的自然科技博物馆,与各式各样飞机并排陈列的就有载人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