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贾探春的成长,她一直在强化自己的主子的身份,十分不愿意与赵姨娘为伍——“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虽然贾探春和贾环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庶出的身份俨然是刻在他们身上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烙印,注定了他们生下来就低人一等的人生。不同的是贾探春在回避这个烙印,强调自己主子的身份;而贾环则被这个出身压得抬不起头来,这很像一些失败的人,总是喜欢找一些借口来,仿佛没有这些阻碍,自己早就可以成功了。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家族里三妻四妾都是寻常的事,嫡庶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难道出身不好就意味着一辈子的沉沦吗?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趋炎附势的,也有善良正直的,例如尤氏就深深同情赵姨娘、周姨娘的处境,宝玉就从来不在贾环面前摆哥哥的身份,反而因为探春的关系而对贾环很客气;贾政对于这两个儿子也是平等对待的,并没有厚此薄彼……
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贾探春在逆境中向死而生,活成了一朵芬芳的玫瑰,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可是贾环却一直耿耿于怀于自己庶出的身份,一直生活在对嫡出哥哥贾宝玉的嫉妒和仇恨之中。
因为嫉妒,贾环故意用蜡油烫伤了宝玉的脸;
因为嫉妒,宝玉被魇魔法所害几乎失去了性命,而“赵姨娘、贾环自是趁愿”,如果贾环对此一无所知的话,何来趁愿之说呢?
因为嫉妒,贾环在贾政面前进谗言,导致宝玉挨了一顿笞挞;
兄弟阋墙,手足相残,这是一个家族走向没落的标志。家和才能万事兴。贾环的自私、狭隘、阴损可见一斑,也势必成为贾家日后衰亡的因素。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艺术,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如此一来,《红楼梦》中的人物就不分善恶美丑了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对于赞扬的人物,作者从来不吝惜笔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三春姊妹“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说贾琏“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说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而到了贾环这里——“政公既有玉儿之后,其妾又生了一个,倒不知其好歹”。简单含糊的一句话为后文埋下了多少伏笔,贾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大概只有留待读者自己去琢磨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