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的故事名,关于狼的故事50字左右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2:13:5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夫连*两狼,救了自己的性命,我们固然可以嘲笑禽兽的小伎俩,但细思恐极,这两只狼真的只是增添一些笑料吗?它们可比第一则中的狼聪明多了啊,都会使用计策了,根据《聊斋志异》的调性,再修炼一段时间,恐怕就该渡劫成仙了吧。

这一则故事中的狼依旧十分贪婪,把骨头都吃完了还想吃人,原本害怕的屠夫被两头狼一逼迫,求生欲顿起,奋勇*狼,这是屠夫勇猛的体现,而他*狼时一击毙命,多专业的手法,也是多年屠宰场中锻炼出来的吧,借卖油翁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关于狼的故事名,关于狼的故事50字左右(5)

第三则

依然是屠夫夜归,也不知道清朝时的屠夫为什么老是夜归,还总爱选择人烟罕至的道路,这不,又被狼盯上了。

慌乱中屠夫躲进一个窝棚,狼进不去就只好把爪子伸进去抓摸索,屠夫一把抓住狼爪,但身边只有一把小刀,不足以*死狼,这时职业经验发挥作用了,他在狼爪上划了一道口子,用吹猪的方法往狼体内吹气,猛吹一阵之后,出棚一看,狼胀得像头牛,腿不能弯嘴不能合,屠夫开开心心地背着狼回家了。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感叹道,如果不是屠夫,谁能想到吹气*狼这样的方法啊!

这只狼也是倒霉催的,如果遇到个其他职业的人,身上又没合适的武器,与狼搏斗生死难料,可是不巧,它遇到了一个屠夫,吹猪剥皮的手艺,是屠夫的基本功,因为人类对待动物,不仅要食其肉,还会剥下皮做衣服等御寒物品,吹气这种方式,可以把皮毛的损害降到最低,一套上好的狼皮,可是能卖不少钱呢。

关于狼的故事名,关于狼的故事50字左右(6)

屠夫

《狼三则》明写狼,实写屠。通过对屠夫的描写,表达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故事对狼的描写,并没有脱离人们对狼的固有印象,狼在《聊斋志异》中出场的次数,在动物中仅次于狐狸,最可笑的是,《聊斋》中万物皆可成精,连老鼠都能修成半仙,唯独狼永远只能是畜类,并且皆是贪婪、狡诈的形象。

不是蒲松龄个人对狼这种动物的偏见太深,而是在古代狼患确实太多,蒲松龄故乡所在的淄川县是丘陵地貌,更是狼群的聚集地,而狼本身狡黠多变的性格,往往令人防不胜防,今天偷只鸡,明天就可能偷个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关于狼的故事名,关于狼的故事50字左右(7)

再说屠夫,在中国古代,屠夫和刽子手都被视为*业最重的职业,老百姓都会觉得这类人身上有*气,*生太多,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屠夫往往又是商人,屠宰牲口之后要承担起卖肉的责任,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商人天生低人一等。

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上至贵族,下至贫民,都对屠夫带有几分鄙视。

而蒲松龄笔下的屠夫,体现了其谨慎机智、勇敢果断、职业性强的优点,蒲松龄虽然是穷困一生,但毕竟有秀才功名,属于士人阶级,但他没有天然的优越感,反而在故事中刻画出小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一点在《聊斋志异》很多故事中都有体现,比如青楼女子,被世人当做不贞不洁的典型,但在蒲松龄笔下,青楼女子大多有情有义,敢爱敢恨;又如演员,在古代也是社会最低贱的职业,但蒲松龄在《晚霞》一文中,创造了一个有棱有角的舞蹈演员形象,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第一次正面描写演员的生活状态。

《狼三则》这篇故事,过程和结局都充满了黑色幽默,但作者通过诙谐的笔法,抛开世俗的偏见,还原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形象,是蒲松龄先生的人文关怀,也正是《聊斋志异》最可贵的地方。

关于狼的故事名,关于狼的故事50字左右(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