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魏巍人物特点,《我的老师》魏巍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01:08:02

一般来讲,人们的情感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属性。如在亲属之间,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就可归属为情感的自然属性。(当然,也并不排除在非亲属之间也会产生所谓的恋母、恋父情结,另当别论。)然而在非亲属之间,所产生的一种跟恋母、恋父情结相似的情结,比如恋师情结,则可归属为情感的社会属性。因为这种恋师情结是情感的双方在相识相交相处的过程中,一方受到另一方的温暖关爱,心灵慰藉等,或是形象、学识、人格、气质、魅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或亲切好感或敬畏仰慕等美好的情愫。比如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现为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七语上课文),作者在文中对蔡芸芝先生所表露出的那种情感完全可以说就属于一种典型的恋师情结。这种恋师情结她却折射出的是蔡芸芝先生的为师之美,而这种为师之美又是在文中通过几件具体事情的叙述来完成的。

蔡芸芝先生那时只有十八九岁。俗话说,年轻无丑女。仅凭这一点自然就很讨孩子们喜欢。更何况蔡芸芝先生还长着美人痣——右嘴角有一块榆钱大小的黑痣;性格温柔;外表美丽。跟孩子们的感情自然是零距离。那么作为老师的蔡芸芝先生她的为师之美究竟在哪里呢?

蔡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即便是打,那也只是真爱假打,只是做做样子,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一点连孩子们都看出来了。可见蔡芸芝先生是多么的慈爱。

活蹦乱跳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外,蔡老师教孩子们跳舞,转变乱跳的天性,有意训练孩子们的动作美感,丰富课外生活。这表明蔡芸芝先生是多么的有心用心。

孩子们所面对的世界大多都是陌生的,因此对什么事物都会有一种好奇心,这也是孩子们的一大特点。蔡老师利用点滴机会尽可能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接触自然,观察昆虫,增加感性认识。可见蔡芸芝先生颇为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爱用唱歌的音调教孩子们读诗,这可说是蔡芸芝先生诗歌教学的独创之举。殊不知,正是这种方法,开启了作者心中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的一扇门窗。一位从教者能够凭借她有限的教学技巧或是教学艺术给她的学生以有益的最初影响。可以说这样的从教者不亚于就是孩子们艺术生命的再生父母。因为是她开启了孩子们艺术生命之源。可见蔡芸芝先生是一位善于点燃孩子艺术星火的播火者。

像蔡芸芝先生这样的老师,作者在文中书写道:“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亲近她?”像蔡芸芝先生这样的老师,学生依恋她——默默地看着她,就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她自然是在情理之中,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困惑与困苦,有时也很无助。这时,只要老师的一个援助和劝慰,就会有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一般的甘甜,令孩子们感激不已。因此,蔡芸芝先生为作者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从作者那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蔡芸芝先生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来看,蔡芸芝先生其实就是孩子们稚嫩纯洁心灵的一位适时呵护者。

观其言,必其行。因而孩子们依恋蔡芸芝先生的事情必然是会发生的。所以像作者“梦中寻师”那样的事情就是作者恋师清结的“高潮”呈现。这表明蔡芸芝先生对学生而言是须臾都不愿其离开的,而漫长的假期对孩子们简直就是精神和情感的双重折磨。可见蔡芸芝先生早已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至亲一般。作者依恋蔡芸芝先生已经到了魂牵梦绕的这般地步,这种纯真的心即便是热恋中的人们也是难以比拟的。足见蔡芸芝先生已经完全被孩子们融入到了他们的生命情感之中,依恋不舍难以忘怀。蔡芸芝先生简直就是孩子们情感的深深寄托者。

《我的老师》是著名作家魏巍的怀师之作。蕴寓其中的恋师清结则由线到面地呈扇形分布,而蔡芸芝先生的为师之美就是点缀其上的一串鲜妍的花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