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题答案,华歆避难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07:51:54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题答案,华歆避难原文及翻译(1)

重庆最早是XF开始考文言文阅读,近两年几乎每场活动都有了它。但是一般都考的是七、八年级教材上的文言文选段,所以这部分内容准备就是将七、八年级教材上的文言文全部自己看两遍,再将下面的选段及相应问题弄明白,然后再了解一下文言文中的虚词之、其、以、于、而等,就八九不离十了。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 1 )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 2 )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

( 3 )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 ( 1 ) 替,给 ( 2 ) 通“悦”,愉快,高兴 ( 3 ) 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翻译: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 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 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 ( 田地)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范氏之亡也① ,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 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 锤③毁 之. ,钟况然④有声。恐人闻之而夺 己也,遽⑤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 自闻之,悖⑥矣!

——选自《吕氏春秋· 自知》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 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锤 (chuí) :槌子或棒子 。④况然:形容钟声 。⑤遽 (jù) :立刻 。⑥悖 (bèi) :荒谬。

1.解释加点字

负: 走:

以: 之:

2.翻译

( 1 )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 2 ) 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参考答案】

1.用背驮东西逃跑用代词,指代钟

2. ( 1 ) 有个人趁机偷了一 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 背。

( 2 ) 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

“咣”地发出了 很大的响声。

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 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 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 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 钟夺走了,就急忙把 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 捂住自己 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③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 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走。彼⑤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西施:越国的美女。②颦:皱眉头。③里:乡里。④挈:带领。⑤彼:这 个。

1.解释加点字

之 :去 :所以:

2.翻译

( 1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 3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丑妇人的样子躲开,避开原因

2. ( 1 ) 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 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

( 2 )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 3.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 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翻译: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 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 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 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意出来;穷人见了,带着 妻子儿女,远远 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②其党③ ,又请杨子之竖④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 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 亡之?”曰:“歧路⑤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释:①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率:率领,带领.③党:旧 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④竖:童仆,小仆人。⑤歧:岔路 。

1.解释加点字

亡 既 反

2.翻译

( 1 ) 既反,问:“获羊乎?”

( 2 )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阅读短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失去已经通“返”,返回,回来

2. ( 1 ) 追羊的人已经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 2 ) 我们不知道它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就回来了。”

3.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 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 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 会一无所获。

翻译: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 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嘛要这么多 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追羊的人已 经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让羊跑掉了。”问:“为什么会让它 跑掉呢?”邻居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 就回来了。”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而报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 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 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②曰:“你真 是囫囵③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选自《湛渊静语》) 注释:①损脾:损害脾脏。②狎(xiá)者;喜欢开玩笑的人。狎,亲近而不庄重。③囫 囵(hú lún):整个儿,完整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梨益. 齿而损脾(利益)B.一呆弟子思久. 之(很长时间)

C.不能伤. 我之脾(损害)D.遂. 绝倒(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2)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3.“囫囵吞枣”这则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A

2.(1)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好处,对牙齿却有损 害 。(2)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

3.示例:这则故事告诫我们,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加以分析思考,不能不加分 析地笼统接受。

翻译:有一个客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好处, 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傻乎乎的年轻人(听了这句话,)思考了很久,说:“我吃 梨的时候,只咀嚼却不吞咽,(它就)不能损害我的脾脏;我吃枣的时候,只吞下 却不咀嚼,(它就)不能损害我的牙齿。”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整个儿吞 下一个枣呀!”于是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 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 (xí])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 名。②迷惑失道:迷 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加点的词

春往而冬反. () 迷惑失道. () 遂得. 水 () 2.翻译

( 1 )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2 )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参考答案】

1.通“返”,返回道路,归途找到

2. ( 1 )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2 ) 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 带领新手工作。

翻译:管仲 、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 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 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 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 掘,终于找到了水。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 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 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翻译句子

时盖年四十矣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离开睡醒

2.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3.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翻译: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 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 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 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 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 ⑶汤汤乎若流水 ( )

⑵巍巍乎若太山 ( ) 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解析:文言文的阅读。结合注释,字义,句意以及所表达的内涵。

1. ( 1 ) 心志,情志 。( 2 ) 高大的样子 。( 3 ) 形容极短的时间 。( 4 ) 水流大而急的 样子。

2.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 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 。一 日得句③,索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 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 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 :责骂。⑥胡:为什么。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 1 )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 2 ) 使侄录之 ( )

( 3 ) 侄罔然而止 ( )

( 4 ) 执所书问曰 ( )

2. 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案:1. ( 1 ) 喜欢 喜爱 ( 2 ) 抄录 ( 3 ) 迷惑不解的样子 ( 4 ) 写

2. 这是什么字啊? 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3. (略)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 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 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 1 )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 2 ) 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 3 )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 4 )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 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答案:1. 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 能不能讲求信用 (大意符合即可) 3. 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 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 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 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 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 (yù) 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 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 1 )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

( 2 )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

( 3 ) 立有间 ( )

( 4 ) 寡人闻命矣 。 ( )

2 、翻译句子:

( 1 )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 2 )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 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 ( 1 ) 下雪 ( 2 ) 通“披”,穿着 ( 3 ) 一会儿 ( 4 ) 领教、受教 2. ( 1 )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 2 ) 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 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3. (言之成理即可)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 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 夫战,勇气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 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及,比得上 2. C 3. ①只听弈秋的教导。② 能说 (难道) 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 . 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 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

2.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 2 )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 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 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1.(1)忧虑、担忧(2)赶走 (3)这不是 (4) 危害

2. ( 1 ) 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 2 )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 走呢?

3. C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③饯行于郊衢

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 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 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4.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案:

1.①向②尽\完 ③大道 ④阻止

2.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 (供参考)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尺 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阻 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4. 薛谭身上当然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够及时地知错改过,向老师道歉,并永远 不说回去之类的话,这说明他认识到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道理。“过而能改,善莫 大焉。”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 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 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 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 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期:约定。③金:钟。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成语: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 、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答案:1、①携带 马革裹尸 裹足不前 ②姑且 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

2 、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 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3 、攻原得卫者,信也 (意思对即可)

4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 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 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 ( )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③小者必死 (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

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3. 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4. 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翻译】

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卞庄子要去刺*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 虎是一种贪婪残暴的动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 小老虎一定会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负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负伤的老虎,那 可是一举获得两只老虎。没有付出刺*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 名。”

【参考答案】

1、①管与止之 (卞庄子 (代词) )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那么 )

③小者必死 (小的老虎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却 )

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 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 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 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题答案,华歆避难原文及翻译(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