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有一个三国时期名士华歆和王朗的小故事,原文如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成白话是:华歆和王朗两个人坐一条船避难(被贼寇追击),中间有一个人请求一起坐船逃走,华歆显得很为难,不想答应。
王朗说:船很宽,还能坐得下,为什么不答应咧?后来贼追上来了,王朗想把这个人抛下,这样船能跑得快一些。
华歆说:我之前所担心的,就是这个点,但既然我们已经答应对方了,怎么能在这种危机时刻把对方抛下咧?
于是还是带着这个人一起跑。华歆和王朗的高下立判。
华歆是有其名士风度的:
有远虑,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后续的问题点,王朗是明显没有考虑到这个。
有信誉守承诺,既然答应人家的请求了,就遵守承诺。
危机时刻的自私度低,王朗属于危机时刻,只考虑自己利益,而华歆则会好很多,还是会顾全他人利益。
*一分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