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粉丝众多,其中包括像于坚这样的当代诗人。出于对苏轼文学成就与人生态度的敬仰,云南人于坚带着“朝圣”的心情,到苏轼的家乡、故居、祠堂、墓冢等地进行游历,记录了游历中的所见所闻。他时而追索历史文本,时而回归当下,追怀苏轼并思考其在我们时代的现实意义。于坚说,四十多年来,朝拜苏轼的故乡一直是他的夙愿。在游历苏轼故里之后,于坚这样叙写此行的感受与思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文道法自然,师从造化,苏轼是伟大实践者。借着这些不朽的文字,我们仿佛还可以遇见苏轼本人,我们依然可以再次觉悟何谓生活;再次思考,我们是谁,来自何处,要到哪里去。”
5.《陪你去看苏东坡》
衣若芬 著
商务印书馆
自1990年8月起,人文学者衣若芬教授以浙江杭州作为起点,开启追寻东坡毕生行迹之旅。她花费30年,飞行与步行里程累积数十万公里,踏查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江西、江苏、河北、广东与海南。她带着温故知新的心情,顺着东坡一生的经历,去看他居住过的地方:从最北边的河北定州,到最南端的海南儋州。苏东坡的故居,苏东坡的外婆家、两位妻子的娘家,父母和原配王弗的墓地……亲历其境,见到山坡的松林,心头方才浮现“明月夜,短松岗”的情味。作为一位“重走东坡路”的女性学者,衣若芬教授带着“最喜欢和苏东坡去旅行”的心情,登岭跨海,南北寻访。想象踩在苏东坡的足迹上,体验他的山河感观,吟诵他在当地写作的诗文——天地大美,生生不息,千古风流长青。
6.《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跟林语堂发挥文采以空灵的美感写东坡不一样,李一冰为苏东坡写传走的是更接地气的方式。他所使用的材料重视取材于东坡诗词,参考了百余种书目,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用70万字试图还原一个更加靠近原貌的苏东坡。虽然路线更接地气,资料更扎实,但写作风格并不诘屈聱牙,没有学究气。除此之外,这个版本的苏东坡传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李一冰解读苏东坡的着重点不是一个天才的辉煌,而更多去剖析曾在狱中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他写出的东坡——是“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东坡,是“瘴海炎陬,去若清凉之地”的东坡,是“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东坡。尤其是,他重点着墨了苏东坡贬谪黄州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那也是苏东坡文学高峰的开始。在那里,苏东坡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将前半生的抱负以诗人的方式还给了黄州的江与月。
7.《苏东坡三百篇》
刘小川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苏东坡的故土乡邦,文脉依然在流传。在眉山,一代又一代人从先贤苏东坡那里汲取营养,完成了很优秀的作品。刘小川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刘小川写苏东坡有一个“近水楼台”的优势——身为眉山人的他,自幼生长在三苏祠近邻之地,深受“三苏”文脉气息的熏陶。
刘小川出版过多本关于苏东坡的解读著作。在最新成果《苏东坡三百篇》中,刘小川突破了通常所见的冗长掉书袋式样的传统文人传记模式,用一种轻阅读的方式带领读者亲近苏东坡,鲜活地传达出一个可爱、鲜活的苏东坡。多年研读,刘小川对苏东坡的理解一直在加深,同时又找到了新的解读和表达苏东坡的方式——用最简练的语言,将苏东坡以及围绕他的传统文化精髓,进行精准发力表达和精准投送。除了写作方法创新,刘小川也发掘出关于苏东坡精神能量的更多可能,再现苏东坡身上闪烁着天真智慧之火的生命瞬间,创造性地提出“低沸点欣悦”等概念。在刘小川看来,这一切最终造就了“强大的普通人”苏东坡:“既有强者特质,又有艺术家的自觉;既能以灵感照亮自己,又能兼爱身边的朋友和陌生人。”
8.《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