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诗经记录的是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10:58:36

毛詩正義(三卷本)

作者:李学勤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9-12

在介绍《礼记》时我们已经谈及“正义”的意思,这里不再赘述。《毛诗正义》是孔颖达主持编纂的,是对毛《传》和郑《笺》的的疏解,主要是吸收了刘炫、刘焯二人的旧疏,并删定而成。其书“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并且书中还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可以说是集前人之大成。

如果说《正义》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就是对毛《传》与郑《笺》的调和,《正义》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疏不破注”,即不违背毛郑之说,故而调和就成为《正义》的一个特点。如《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句:

【毛传】:螽斯,蚣蝑也。诜(shēn)诜,众多也。【郑笺】云:凡物有阴阳情欲者无不妒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诜诜然众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正义】曰:螽斯之虫不妒忌,故诸蚣蝑皆共交接,各各受气而生子。故螽斯之羽诜诜然众多,以兴后妃之身不妒忌,故令众妾皆共进御,各得受气而生子,故后妃子孙亦众多也。

毛《传》未释“蚣蝑”为何物,郑《笺》则将“蚣蝑”与后妃作了类比,而未解释“诜诜”,孔疏将毛郑之说结合,完整地解释了“螽斯羽,诜诜兮”一句,并且还作了发挥,认为是“以兴后妃之身不妒忌”的“兴”的手法,让后人更能理解毛郑之义。

《诗集传》

诗经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诗经记录的是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5)

诗集传

作者:[宋]朱熹集注 / 赵长征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1-01

《诗集传》是朱熹根据《诗集解》删改三次而成的,约完成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诗集传》的特点是弃《毛诗序》不用,只从《诗经》文本入手,探求诗的本义,朱熹以这种方法开创了《诗经》研究的新局面。如《诗经·周南·关雎》,朱熹直接将毛《传》删除,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讲起:

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鳬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朱熹在解释这几句时,直接从训诂的角度出发,串讲了这句话的大意,简明扼要,避免了繁琐,同时又让诗的本义得以凸显。

朱熹还对“赋”“比”“兴”进行了重新解释,这一解释一直沿用到今天。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中每章下都会标明“赋也”“比也”“兴也”“赋而比也”“比而兴也”“赋而兴又比”,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末注加以申述。,如《周南》末段申述:“按此篇首五诗,皆言后妃之德。……今言诗者,或乃专美后妃,而不本于文王,其亦误矣。”

所谓“集传”,是指博采众家,择善而从,并间下己意,最后形成的解释。虽然朱熹不用毛《传》,但却仍然吸收了毛郑的解释,并参考了当时能见到的“三家诗”的内容,同时在苏辙《诗集传》和范处义《诗补传》基础上,吸收王肃、欧阳修、张载等人成果,还继承郑樵的《诗传辨说》“疑序”的精神,有所发展并加以完善,“代表了集传体《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明朝永乐中,《诗集传》成为朝廷取士的标准。宋代通人学者王应麟《诗考序》云:“朱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

《诗集传》也有一些问题,如受到吴棫叶音说的影响,强改读音,使诗句押韵,但考虑到当时音韵学的发展水平,这种方法不应该成为我们诟病《诗集传》的理由。《诗集传》仍然是现在——并且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也是今后《诗经》阅读和研究不能绕过的经典。

《毛诗传笺通释》

诗经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诗经记录的是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6)

毛诗传笺通释

作者:马瑞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2-08

清代力主恢复毛郑之学,因此出现了《诗毛氏传疏》和《毛诗传笺通释》这样的作品。限于篇幅,这里我们简单介绍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

清代学者自顾炎武开始,就善于利用音韵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毛诗传笺通释》发挥了清代学者擅长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和名物考证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了依声求义的方法来校勘、解释文字。诗经是群经中产生时代较早的一部,文字多古音古义。而且毛诗依据的文本是古文经,其中假借字比较多。作者能广征博引,触类旁通,“以古音古义证其讹互,以双声曡(新书界注:同叠)韵别其通借”有时一个字能处古书中找出十个以上通假的例证,并求出本字本义,从而纠正了清以前许多学者望文生义、产强附会的解释,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字义和语法,使一些疑难问题涣然冰释。如解释“君子好逑”的“逑”:

“君子好逑”,《传》:“逑,匹也。”《笺》:“怨妃曰仇。”瑞辰按:笺义本《左传》,其实仇与妃对言则异,散言则通。好仇,犹言佳耦也。

马瑞辰解释认为“逑”和“仇”实则相通,他还在后文中进一步通过《说文》《尔雅》《经典释文》《尚书》《经义杂记》《太玄》《方言》《集韵》等力证其说,“逑”与“仇”是一义,可谓得之。

据闻一多先生的学生回忆,先生在上课时就曾提出要求,要求学生研究诗经,必读的就是陈奂的《诗毛氏传疏》和《毛诗传笺通释》,闻一多先生是公认的大学者,他提出必读此二书,绝非无的放矢,今天阅读和研究《诗经》,寻绎前贤的教诲,能令我们走很多弯路。

《诗经今注》

诗经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诗经记录的是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7)

诗经今注

作者:高亨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

尽管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是现代学者在特殊时代的学术研究,但其中仍然有很多内容是发前人未发之覆。《诗经今注》每一篇前面都有解题,颇有点《毛诗序》的味道,原文之后则是注释,虽然简略,但是解释词句言简意赅,很有味道。如《陈风·月出》,《毛诗序》:“《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毛诗序》认为这是讽刺好色而不好德。高亨却指出:

陈国的统治者,*害了一位英俊人物。作者目睹这幕惨剧,唱出这首短歌,来哀悼被害者。

这里不妨来看看全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新书界注:音liŭ)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看似荒诞的解释,其实是背后自有判断。高亨先生讲“僚”解为“缭”,即五花大绑之意。又将“懰”解为“刘”,意思是*。“悄”“慅”“惨”是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这种用词特点在《诗经》中很常见),意思是忧惧、忧惕。那么这首诗的意思在此大致就能理解了:陈国的统治者*害了一位英俊的人物,先是把他捆绑起来,然后*了他,最后把他的尸体焚烧了。诗人看到这件事的全过程,心中忧惧,将这一事件记录了下来。

高先生的书虽然也有附会的成分在,比如将大量诗歌与阶级斗争附会,但其中那些精彩简洁的注释和解题,仍然是我们进入先民世界的重要参考。

◆ ◆ ◆ ◆ ◆

参考文献:

郝桂敏:《宋代〈诗经〉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

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稿笺注》,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1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wxzt/81545/sjzb/201605/t20160524_3021904.shtml 2016.05.24

作者八砖,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员。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