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们已经被各种各样的鸡汤文所包围,不提外国的名人名言,光是读书时代用来激励师生的格言,不少人早已琅琅上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等。我们将此类打满鸡血的格言或文章戏称为“鸡汤文”,却少有人知,现今流行的鸡汤文其实源自明末的清言。
那么,什么是清言呢?明代的清言,是一种精致而优美的格言式小品,其形式自由,骈散结合,简炼深刻而又雅致通俗,包涵了生活智慧,适情雅趣,谈禅论道等内容,可谓明代的鸡汤文。
明代文人墨客为什么无比热衷熬鸡汤?
一般史学界将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年,称为晚明时期。此时,外有异族侵略,内有宠宦奸臣专权,党争之祸愈演愈烈,朝廷官员腐败无能,旱灾、水灾、蝗灾接连不断,大明王朝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虽内里摇摇欲坠,但晚明世人仍沉醉于天平盛世的美梦之中。在此背景下,晚明的大量文人或科举失利,或仕途失意,或隐居山林,产生“山人墨客”群体,自称为“山人”。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明代主流文学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明代流行的竟然是小说,主要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章回体小说。但在明代小说之外,山人们开始无比推崇苏东坡,热爱苏学士《记承天寺夜游》类的小品文,并由此进一步发挥为明代独具特色的清言小品。
那么与明代小说分庭抗礼的清言,究竟具有什么魅力呢?清言的理论导师“公安三袁”袁宏道,提出著名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学说,以此理论为提纲而写就的清言,则具有“篇幅短小,文辞简约,独抒性灵,而韵味隽永”的优点。明末的文人墨客,大力鼓吹新发明的清言小品,并商业互吹“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可见清言为晚明山人的得意之作。
儒家的读书人,最为笃信“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认为立德最为重要,立功次之,立言再次之。于众多的山人群体而言,立德太过缥缈,立功太过费时,立言反而最为容易。且有孔夫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圣人备书,所以明末的山人群体,逐渐将“性灵”与“立言”巧妙结合,开创明代清言文体的大流行。
由此,明末时期的文学,开始走出韩愈所提倡的“文以载道”的传统,各类清言小品集开始大量涌现,清言写作成为明末的一种风气。
鸡汤神文,口味应有尽有!
明代清言文集,作为超越时代的“鸡汤文”,自然口味种类繁多,每一碗都蕴含神奇的鸡汤味儿!
比如,屠隆精通文学、戏曲,尤其好佛,著述《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借佛教两大“圣树”之一的娑罗树,以佛禅之语说尽人生哲理,贴合了明末市井百姓崇信佛家的文化需求,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畅销书。
天启、崇祯年间的名士陈继儒,是典型的明末山人代表,以科举入仕为等闲之事,酷爱藏书,精心编著《小窗幽记》、《太平清话》等清言文集,尤以《小窗幽记》最为传世。《小窗幽记》一书分十二卷,杂糅儒道释三家,讲述安身立命之道,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万历年间的著名学者吕坤,曾官至三品高官的刑部侍郎,为典型的士大夫代表,曾呕心沥血三十余年,终于著述《*语》。《*语》此书不讲佛经,不宣道藏,惟立足儒学,摒弃明代酸儒好骛虚名的弊端,乃真正的经世济用之书,被誉为“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
《菜根谭》作为明末奇书之最,最有趣的是其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主流观点认为此书作者应为洪应明。洪应明,自号还初道人,为万历年间的隐士,其籍贯、身世均不详,只在清代的《四库全书》中有粗略的记载。《菜根谭》的“菜根”之名,据说出自宋代大儒汪信民的名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高度概括此书以简单的言语,道尽行为处事的道理。《菜根谭》既然是明代的一代神书,自然按照神书的剧情设定,也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官场公门修行的为人处世之道,下卷述市井居家的自修慎独之乐,真可谓“句句绮丽,字字成对,宜用于联语额字,多风雅之词”。《菜根谭》作为一代神书,主张三教合一,蕴含儒家、佛家、道家的智慧,全书共计356条语录,其中有关禅学的格言便超过100条,所以广受明代读者青睐。
《*语》、《菜根谭》这两本书,为明末清言文集的典型代表,典型地体现了晚明山人的忧虑国事、欲以立言来经世济用的儒家思想,绝非“文人式的无病*”,实乃“处世之良方”!然而事与愿违,明末流行的“清言”,虽然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热烈欢迎,但被主流文坛看为文人杂记、随笔,在文学上毫无价值,并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所以,《*语》、《菜根谭》类的清言,其实在中国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
古今中外,一起干了这碗鸡汤!
明末万历年间的《菜根谭》,作为一代神书,并未受到神书应有的待遇,自问世起便默默无闻,在国内竟落得一个“几百年间,时隐时现,险些失传”的结局,然而在日本却又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案例。
《菜根谭》是在江户时代中期传入日本,并由江户时代著名儒学者林瑜重校出版,并成为日本翻刻本的母本。有意思的是,此书在日本逐渐被冠以《处世修养篇》,原本书名反倒不显,推崇其为 “修养之必备”、“处世之良方”,可见日本学者对此书内圣外王儒者之道的尊崇。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启全盘西化之路,凡欧美之政体、经济、科学、法律、军事等领域无不西洋化,国力逐渐强大,由蕞尔小国一跃而成亚洲强国。然而,国力强盛的日本,逐渐面临西方资本世界的无解难题:金钱至上、道德混乱、精神信仰缺失等重大问题,如何重建日本人的国民道德,成为这一时期的棘手问题。
随着明治初期前十年的全盘西洋化的弊端不断显现,日本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逐渐认识到儒学对国民人格重建的重要性。于是,明治天皇下诏重启汉学,推行忠君爱国的儒学教育,以至下到小学,上到大学,无不将儒学作为必修科目,“汉学”逐渐与“洋学”并重。所以从明治中期起,即1910年前后,日本全社会发起一股名为“修养”的文化热潮,旨在物欲横流的近代社会,致力于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可称之为“修养时代”。
自明治中后期,被冠以“修养”类的书籍真可谓汗牛充栋,而《菜根谭》则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修养书。日本学者称《菜根谭》为《处世修养篇》,其出版次数仅次于《论语》,迄今为止,日本共出版《菜根谭》各类书籍超过195种,可见日本对其发自内心的无比推崇。《菜根谭》在日本一时间风头无二,正是因为此书最符合修养时代的精神。正如日本人竹子恭所言:《菜根谭》“以儒教为基础,撷取老子教和佛教的精华,为立身处世,指出了精神修养的方法。……实乃以微言冷语唤醒人的沉迷之宝书”,而以夏目漱石为代表的近代日本知识分子,毫不掩饰他们对《菜根谭》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自二战后日本国内经济崩溃,政府和企业家为振兴经济,再次将目光投向儒学。日本企业家认为商场如战场,为了在残酷的商场中生存,《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菜根谭》开始受到企业家的热烈热捧。无数成功的大企业家,有以下共识:《孙子兵法》是说商场战略;《三国演义》是说商场战术;《菜根谭》是说人,说人的自我修养,说人的为人处世。日本企业家认为,《菜根谭》是一本成功的“企业经营之书”, 书中多为至理名言,给人以深刻启迪,从中可悟出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道理。尤其是关于“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的精妙论述,将个人的诚信道德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位,眼光不可谓不超前。
归根结底,二战后日本企业界《菜根谭》的再次大热,显在目的是吸取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营养,加强企业管理,以实现繁荣日本现代经济的目的。同时被冠以《处世修养篇》的《菜根谭》,以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内涵,极大地振兴了日本经济,不愧于日本全体国民的青睐,此正是《菜根谭》修平齐治儒家思想之功!
结语:清言复又燃,道理终长存
1915年,民国著名书画收藏家孙锵,在东游日本期间,见日本全民推崇《菜根谭》之风,购得竹子恭注释的《口袋菜根谭新释——一名处世修养篇》归国。由此,湮没在故纸堆的《菜根谭》,在三百年后的民国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并引发一股研习明末清言的文化风潮。如《菜根谭》、《*语》、《小窗幽梦》、《了凡四训》、《围炉夜话》等清言,开始重回中国读者的视野,而潜伏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再次开始重构国人的文化和道德境界。
孔子曾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蕴含人生哲理的清言正是此言之真实写照:小到激励自我、增强修养,中到家庭美满、邻里和睦,大到企业经营、社会安定,《菜根谭》等“鸡汤文”正可适应时代,正可发扬广大,正可重振文化传承!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姚约之
参考资料:
1、《《菜根谭》与晚明文学思潮》王兆晴 2012
2、《晚明清言小品与儒家文化研究》任怡姗 2013
3、《《菜根谭》在近代日本的传播与阐释》王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