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宋词,宋词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13:20:45

来源:慢慢失忆

扫花游·秋声

【宋】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着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关于秋天的宋词,宋词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1)

秋风初起,耳边响起风过竹林的淅淅声、风扫落叶的萧萧声。客居他乡的游子不禁心中一惊,又是一年将尽,而人生又老去一岁。凄凉的秋夜使人无法入眠,背对着孤灯形单影只,吟诵起悲愁的词赋。独自站立在荒凉的庭院中,倾听风声。这时风过高树,吹动落叶飘满的阶梯,萧琴寂寥,寒气袭人。

故乡的路途十分遥远,这秋风惊断了我的归梦。衰老残病的身躯倍感凄凉,老来更不堪听悲怆的秋声。想到故山家园,也是边塞的孤鸿的凄厉鸣叫,阶下幽虫的窃窃私语,秋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这种种秋声相和,故园此刻想必也是院宇荒凉、一片凄清。秋声无处不在,想欲逃避也不可能,这种闲愁,在夜深人静之时尤其令人痛苦。

此词明写“秋声”,实写闲愁。借用欧阳修《秋声赋》的模式,却是为了抒发一己的羁旅忧愁。在元朝统治下,身为南人的王沂孙只能隐约地表达自己对故国的眷念,对出仕元朝的无奈与不满。大约三年以后,王沂孙终于卸任官职,重归故里。在回乡之后写作的《醉蓬莱·归故山》中,他再次写到秋声:“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这几句中的寂寥凄黯与《扫花游》中的遥想何其相似。也许早在他被势所迫身不由己出仕元官之时,内心就沉浸在悔恨与自责之中,这种悲哀无处不在,秋声不过是他诉说的媒介。这种难言之痛实为亡国之恨、身世之悲。

关于秋天的宋词,宋词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2)

醉蓬莱·归故山

【宋】王沂孙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关于秋天的宋词,宋词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3)

西风似乎有知,知道主人归来,于是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欢迎。它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消散了。柳树儿早已变得枯阴,真悔恨自己为什么回来得如此之晚。清朗的山容纷然而呈,苍翠的山峰像美女的蛾眉一般的美丽和妩媚。这样的景色,登临观览起来,诚然可以使做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然而想到登临之际,想到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徒增愁思,则又兴味索然。虽美景在前,亦懒于一故了。

这寒风中的数点花瓣为谁而凋零呢?屈原一样的楚魂难以召回,但眼前的暮寒之景尚可以延揽。晚上的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这一室的秋灯,一庭的秋雨,加上孤雁的鸣叫令人倍感清冷孤寂,想要借酒浇愁,但又怕喝醉了酒,借酒浇愁愁更愁,况且此愁却也不是杯酒所能消得的。

王沂孙的《碧山词》,多系咏物之作,像这首《醉蓬莱》之直接抒写生活感受的,为数较少。此词题作《归故山》,是他回到家乡绍兴玉笥山后的作品。同样是写回归自己的故乡家园,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快乐、自在的诗人形象,而在这首词中,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词人的沧桑与悲凉心境。王沂孙生当南宋末年,宋亡之后,不会没有黍离麦秀之感,仕于元,所任虽系学官,亦不会毫无愧恧之心,所以在这首以“归故山”为题的词里,所唱叹的情感意绪是很复杂、很隐微的。

关于秋天的宋词,宋词里描写秋天的古诗词(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