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艺术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如《大明王朝1566》里面所表现的那样,嘉靖把所有事情都丢给严嵩,自己去修仙求道,可严嵩且不说没有机会篡权,还始终战战兢兢地猜着嘉靖的心思过活。最后当想要除掉严嵩的时候,看似权倾天下做了二十年的首辅,嘉靖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整个严家父子。
┃中兴带集权
嘉靖很出名,出名在他二十年不上朝,出名在他喜欢求仙问道,出名在他为了炼丹而搞出的秘辛野史。但其实,嘉靖是带领明朝走回富强的人,虽然最后变成了"明实亡于嘉靖"的结果,但他实实在在弄出来过一场"嘉靖中兴"。
【明世宗着衮龙袍画像】
嘉靖是个天才少年,虽然从小不是被作为皇位继承人培养,但命运让这个合适的人做了皇帝。嘉靖很敏锐的发现了明朝以及皇帝权力逐渐衰弱的原因,组成权力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当然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被嘉靖"改正"的体制其实没啥问题,皇帝的权力得到制衡,而不至于独大。
只不过,这可不是嘉靖喜欢的。由于从宣德皇帝开始的历代明朝皇帝,要么比较弱势、要么比较胡来,这给了文官和宦官的膨胀机会。到了嘉靖时期,文官和宦官已经成了能够制衡皇权的力量。尤其是文官们,内阁的成熟使得阁员尤其是首辅已经开始有了近乎宰相的强大权力。甚至宦官都能在朝政上说得上话。
嘉靖为中兴做的第一项准备,就是压制这两个集团的势力。由于文官比较强大,嘉靖就先拿宦官开刀。嘉靖时期,宦官被非常严厉地禁止干政,惩处力度是前面几朝都罕有的。之前,宦官的最主要部门司礼监手握着"掌印"、"秉笔"等实质性大权,碰上衰弱的皇帝和强势的宦官,甚至可以替皇帝施政。
嘉靖首先将司礼监的实权剥夺,仅仅变成了摆设和真正服务于自己的机构。同时,宣德朝以降,各地都有不同级别、不同职权的镇守太监,虽然皇帝们的本意是让他们为自己看着下面,但这些太监久而久之变成了"土皇帝",皇帝都快无法控制。嘉靖将各地的镇守太监悉数召回裁撤,经过仔细甄选,留下可信忠心的继续给自己服务。
解决掉了宦官集团,嘉靖的权力也就更大了,他就再次对文官集团下手了。之前因为"大礼议"和"左顺门事件",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前朝老臣都基本被清除。但这还不够,为了自己的权力,也为了此时嘉靖还有的改革热情,嘉靖对文官的职能和任用都进行了革新。
首先,嘉靖赋予了内阁成员密奏的权力,这可是个好权力,但嘉靖不傻,所有阁臣都能密奏,嘉靖也就有了秘密控制所有人的能力。同时,嘉靖还不停地制衡各方势力,不让任何一派占上风,这使得大臣们无法串通一气,密奏也就有了监视的功能。
在做完这些事情后,嘉靖的权力更加强大且坚固。文官和宦官都不再对自己掣肘,《大明王朝1566》里不断重复这样的场景,每一个最有权的宦官都权势熏天,但嘉靖都能够随时撤换,一旦没有用了,看起来有再大的权力也没有用处。新上任的大宦官依然有权,但也同样逃不了这个命运。
【嘉靖-影视形象】
嘉靖依靠着雷厉风行的行动,确确实实斩除了很多弊端。比如在经济上,由于大权在握,嘉靖有能力核查全国所有的皇亲贵戚和高门大户的田庄数量,并限制他们继续兼并土地。民众有了更多的土地,税收也就得到了改善,嘉靖顺势降低了税率,因而在嘉靖前期,百姓的负担是明朝开国以来最轻的时期之一。
这些措施,使得嘉靖朝前半段,国家财政稳定,国库充足,甚至每年还能存下五百多万两白银,军队粮草更是可以使用十数年。也是在这一时期,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大的发展。
任何事情在进入良性循环后都会越来越好,因为不断加强的皇权,以及越来越好的经济,嘉靖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没有了灾祸反对与争议也几乎没有。没有了任何威胁,聪明的嘉靖知道,自己可以开始自己的"放纵"人生了。
┃昏庸&无为?
嘉靖出名在这,被批评也是在这,那就是他在统治的后半段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求仙问道,而最终导致了自己亲手打造的高峰在自己的手上衰落。
嘉靖算不上昏君,他是倦怠了,大明朝在他的"新政"下重新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天才觉得没有意思了,即使在那二十年不上朝的时间,嘉靖也从没有昏头。看起来他只知道炼丹而不理朝政,实际上每道奏折、每条密奏,嘉靖都亲自过目并批阅,宦官无法干预,严嵩也从没有能力自己决定。
【影视中修道形象的嘉靖】
暂且不马后炮地说最终结果,仅从用人来说,嘉靖都是经过认真代的考量的,他任用严嵩父子,虽是严家父子善于逢迎,但嘉靖也却是想要用他们的能力。《大明王朝1566》最后有一段表现,在这里嘉靖说:"古人云'圣人处,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是朕罢严嵩*严世蕃的道理;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是朕罢黜杨廷和,*杨继盛的道理。"
嘉靖从来没有昏头,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要的一直是大权独揽。只不过,前半段,他还要天下昌盛,社稷安定;后半段,要的是自己的快乐,和对长生的追求。
只不过嘉靖也不是个贤君,大明实始亡于嘉靖,并不是对他的污蔑,就像唐玄宗一样,"玩"累了,就想真的玩一玩,只是没想到一不小心玩大了。明朝在嘉靖时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经济的富足、国家的稳定,让自负、得意的嘉靖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像前二十年那样辛劳。天下大臣全在我手,天下大政全出我手,玩一玩,又何妨。
那嘉靖又是否是无为,嘉靖从来都不是真无为。嘉靖很明白一个道理"一旦把话说出来,就会成为话的奴隶",他常说《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宫廷内外的事情,交给司礼监和内阁做,自己看似无为而治,实则清清楚楚地看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