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老师咨询我,“作为新班主任,班级失控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宽泛,为什么失控?失控到什么程度了?原因不同,失控的程度不同,都很难让人准确地做出回答。他可能要的是一套处理班级失控的“特效药”,一用,班级就乖乖变好了。
但是,根据个人的经验,一个班级一旦失控,最直接有效的处理方式其实是“更换班主任”。原因有两个:
- 1、班级失控,说明这位班主任在初期带班时,方法失当,未能有效凝聚人心,更有可能班级已经处在了小团体各自为政的状况。如果班主任已经失去权威性,无领导力,再担任班主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 2、更换班主任,其实是给班级注入全新的理念、思维模式,相当于在班级里重新进行洗牌。如果后续班主任有一定班级管理经验的话,班级风气还可能得到扭转。
以上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只针对班级管理。因为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当中我们发现,在没有经过任何针对性培训就强行上岗的新班主任,容易出现“班级失控”的问题。这其实也揭示了一个我们班主任队伍中很重要的问题:班主任成长,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大多数时候是在零基础上,靠自己摸爬滚打,这其中碰的壁、摔的跤,有时太重,代价太大。
而年轻班主任之所以会碰壁、摔跤,又与不了解一个重要的班级管理规律有关!
今天,我们紧接着这个话题,和新班主任们探讨一下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规律:先严后宽。
01、要带好班,照搬专家方法,没用!现在很多老师都会抱怨一件事情,“我看了专家的书,用了专家的方法,为什么我的班级却管理不出专家的那种效果?”
这话不是一个人认为,而是讲了之后,会有一大帮人认同。于是,教育界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想法,“专家办公室里想教育方法,不实用!”
个人认为:现在的教育专家,大多也是一线出身,他们没有必要说假话。事情肯定非虚,方法也是经过实践的。
那问题出现了哪儿?
出在了牛头不对马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