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老师是这样*:
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走进教室。教室里乱哄哄。班主任一言不发,愣愣地盯了学生3分钟,盯到所有人都“毛骨悚然”,以为这个老师对他们有了多大的仇为止。等学生都静下来之后,班主任就用锐利的鹰一样的眼神,直勾勾地扫描每一个学生,找学生身上的毛病。总有学生身上是有问题的,比如发型啊,比如衣着啊,比如课桌的摆放啊。然后借机大发雷霆。因为事情很小,老师雷霆很大,学生们都很震惊,怀疑这老师心里有病,都愤愤然。但是,自从这次班会之后,虽然这位老师再也没有和学生发过脾气,但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学生都特别听这位老师的话。用学生的话讲,“我们老师发起脾气来很凶的,我们可不想他发脾气!”
发过一次脾气,让学生看过一次自己的底线,下一次学生做事前,在心理上就会有一个衡量,“我这样做,老师会不会生气”。所以,说白了,老师的底线,是班级的一杆标尺!发发火,就是亮一亮标尺!
年轻班主任与有经验的班主任有的时候相差的就是这一步。
05、最后,谈一谈“先严后宽”的2个注意点:1、严,但要把握度。
有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看完我前面的话,估计要进入误区,会要变得雷厉风行,“六亲不认”。
所以,这里有一个点要先说:严,但我们要能放能收,角色要能进,也要能出。切不可动真火,结结实实与学生犯下的错误较真,总是带着“不罚难以平众怒”的心态在处理学生问题。
有这种心态的话,错不错我们先不说,但起码有一点——很累。更关键的一点,是这样处理学生的问题之后,根本性的问题可能并没有得到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呢?就是学生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很多学生被这样强行处理之后,表面上很服气,但背地里可能早就骂这个老师一千遍了。那么,下次面临同样的错误,他肯定还会犯。
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我们同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犯错是学生的天性,没有不犯错的学生,或是在学习上、或是在行为上。学生之所以会犯错误,因为他是学生,他来向我们学的,就是如何改正错误。因此,不管处理任何学生问题,我们都要以我们的处理方式能否让学生得到转变作为标准。气急攻心,不可取,容易出事。
2、严,但不可一以贯之。
既然说老师严厉示人可以取得效果,那么,能否老师就一直以严厉示人,然后将学生送出毕业?
答案是不能。尤其是中学生,更加不能。
因为中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期,初期的严格,我们是在于立规矩,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但如果我们一再用高压对学生进行打压,则很快就会出现学生的“逆反”心里,轻则出现厌学情绪,重则会出现和老师对抗性的行为。这就又与我们的教育转化背道而驰了。
所以,严了之后,我们必须要适当的宽,“打一个巴掌、给一颗蜜枣”,这个枣会特别的甜,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之间的拿捏之道,就属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了。
06、结语:新手带班,容易走很多弯路,这篇文字,重在告诉新手老师们,尽信书不如无书,专家书里的方法当然不会骗我们,也都是他们亲测有效的,但是,运用的人不同,运用的场景不同,和你运用的阶段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但是有一点带班原则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一定要“先严后宽”。
等你的班级上轨道之后,你再去回过头看一看专家们的经验,这时,这些经验就能够成为你班级管理上锦上添花的东西。
你好,我是君山,爱谈一点教育问题,如果你有同样爱好,欢迎关注我,期待与您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