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记其二鉴赏,登岳阳楼其二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5:52:54

陈与义登岳阳楼记其二鉴赏,登岳阳楼其二赏析(1)

人教版九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千古名文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洞庭湖的胜状,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历史上描绘岳阳楼胜景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今天小编选取李白杜甫的诗让大家一饱眼福。

陈与义登岳阳楼记其二鉴赏,登岳阳楼其二赏析(2)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白话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阅读导引]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全诗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陈与义登岳阳楼记其二鉴赏,登岳阳楼其二赏析(3)

2..《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话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

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

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阅读导引]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陈与义登岳阳楼记其二鉴赏,登岳阳楼其二赏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