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大人之学也翻译,道之所师视之所存也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21:34:32

众所周知,《大学》中的第一句话,按古本(即《礼记》本),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是《大学》的核心思想,非常重要,需要仔细体会才能准确理解。朱熹在其《大学章句》中的注释是: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由此可见,朱熹认为,这句话阐述的就是“大学”的“三纲领”。从此,这一说法就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了。但是,我认为,此处有两点值得讨论:一是究竟应该是“明明德”还是“明德”?二是这句话阐述的究竟是“三纲领”还是“一纲领”?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是“明明德”还是“明德”?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回到后面阐述“明明德”的原文。即“《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其中谈到“德”时都只有一个“明”字,均作动词,为“彰明”的意思:“克明德”即“要彰明道德”,“克明峻德”即“要彰明大德”。这样的表述,文意已足,根本没有必要再添加一个“明”字;后文也没有再区分和论述“明德”和“暗德”。所以,“明明德”的表述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的,当为流传中的讹变所致,应予以更正,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因为是古已有之就不能更正。

再讨论第二个问题:究竟是“三纲领”还是“一纲领”?说“三纲领”,是将“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三者并列。但是,问题在于:这三件事情能并列吗?很明显的是:如果说,“新民”从表面上看,似乎还可以和“明明德”并列的话;那么,“止于至善”是可与“明明德”和“新民”并列的,因为其只是强调程度的,而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进一步,从《大学》的全文看,其论述的核心思想就是“德”,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扩展,是儒家“德本位”(“以德为本”)思想的体现。所以文中接下来马上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意味着,“新民”的所有事情: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明明德”为前提、为指导,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明明德”的具体应用而已。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强调的只是“一纲领”而不是“三纲领”,就是“以德为纲”。如此一来,“止于至善”就可以与之连成一体了,从而《大学》中的第一句话就应该理解为:要成为一个大人的大学问的根本,在彰明道德,在用道德去新民,在将彰明道德不断做到最好才能停止。这才是其应有的准确解读。

对于这样的解读,你同意吗?欢迎参与讨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