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他看来,却都没有周祖谟的“胡适之”巧妙合适。
他也因此断定,周祖谟一定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才。
那么,这位叫周祖谟的考生究竟是谁?他最后如愿进入清华大学了吗?
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周祖谟是北京人,祖籍在浙江杭州,参与入学考试时才满18岁。
他自小聪慧,通读儒学典籍,拥有丰富的国学认知,学业成绩也一直位列前茅。
在小学时期,还曾因才华出众,连跳两级,11岁便考入了北京师范学校读书,后又顺利就读于北京师范高中部。
不久前,他选择报考清华大学,参与了此次考试。
在成绩公布后的不久,陈寅恪就与周祖谟相约见了一面。
“单论这道题,我作为出题之人,都没有你领悟的透彻深刻。”
陈寅恪直言不讳。
经过交流,陈寅恪对这个学生越发喜爱,并直接向他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够到清华大学上学。
对此,周祖谟当然十分欣喜。
本以为万事俱备,只待开学。
谁料,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周祖谟到清华大学上学的愿望,还是在开学前泡汤了。
周祖谟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虽然不愁吃穿,但因清华的学费对于他们而言,相较“昂贵”。
家里人虽然也高兴孩子如此出息,却也一时拿不出供孩子上清华的钱,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周祖谟最终并没能如愿进入清华大学读书。
但如陈寅恪所说,像周祖谟这样有才华的青年,是不愁没有学校上的。
因为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同时向周祖谟抛出了橄榄枝。
周祖谟不负众望,成功通过了北京大学的考试,同时被清华、北大录取。
据说,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对他饶有兴趣,还曾想约周祖谟见一面。
最后,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情况,周祖谟最终选择北大,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结语周祖谟毕业后,一心研究文学与音韵,并重返北京大学,担任了中文系教授。
1955年,周祖谟受高教部委托,负责《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起草工作,后又被聘为古典文献研究室改为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他还曾赴日本讲学,参与了第二十九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成为了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
1995年1月14日,周祖谟因病去世,享年81岁。
陈寅恪的试题可能难倒了许多人,但却难不倒平时积累了足够知识财富的周祖谟。
大家可以根据“无情对”的要求拆解一下,看看是否还能对出更厉害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