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绘《阿Q正传插画》
这样反讽的概括,不是阿Q的感知范围所能及的,而是鲁迅的杂文句式。有时候就产生了争议:这在杂文中是深刻而警策的,在艺术上却冲击了感知错位。
鲁迅作为一个杂文家和小说家都是很了不得的,但两种才华的发展(成熟)速度不一样:杂文家的才华发展速度非常快,一下子就成熟了,在五四运动初期就成熟了;而小说家的艺术才华成熟得慢,经过探索,经过突破,经过变革,经过挫折,成熟得慢,非常曲折。
小说的生命,不是情节如何,而是写人们的感觉如何错位,就像孔乙己的死引起的反应一样。
范曾绘《孔乙己造像》
鲁迅带来的这样一种现代性小说艺术,跟古典小说那种重人物外部行动和对话的艺术,那种悬念性强,借助于延宕强化读者无意识的、情节环环相扣的小说相比,这是另一片天地。
鲁迅在他最后的十年,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写杂文,当做匕首和投枪,来回应社会生活的急迫需要。
但是他时时感觉到压力,时时辩解说,不在乎托尔斯泰和连环画的区别,宁愿就写小小的杂文,哪怕是“速朽”,也无所谓;然而他这样说的时候,内心还是不甘愿,还是认真计划着写小说,而且要写大小说、长篇小说。
-End-编辑:林芮 黄泓观点资料参考:《审美阅读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