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州大顺城记原文,庆州大顺城记张载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07:24:59

庆州大顺城记原文,庆州大顺城记张载(1)

张载你可能未必熟悉,但这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一定熟悉,毫不夸张的说,这便是中国人的精神绝句。那么大家好奇是什么样的人写出如此有魄力的词句吗?下面老赵给大家浅谈一下。

在将近一千年前,有一位年纪轻轻的男子,毅然卖掉了位于京城开封的祖宅,转而在陕西横渠镇的一处村落定居。此人名叫张载,其祖籍就在开封。

公元 1020 年,张载的父亲张迪在长安为官期间离世。在守孝的三年里,张载一家将父亲的灵柩护送至横渠镇,并安葬在当地一个名为迷狐岭的地方。

年轻时的张载热衷谈论军事,是个热血的军事迷,甚至曾打算组织民间武装收复失地。1040 年,三川口之战中北宋败给西夏。同一年,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受命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范仲淹德才兼备,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堪称完美,而且对谈兵之事也颇有兴趣。

听闻范仲淹来到陕西,青年张载带着他所写的《边议九条》前往延州。范仲淹应该是与张载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只是具体情况没有被记录下来。他劝诫张载:作为一个读书人,应当着重振兴儒学,而无需投身军旅以求取功名。分别之际,范仲淹送给张载一本《中庸》,鼓励他刻苦用功。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诫,弃武从文,回到横渠后便全心全意钻研儒家经典。

庆州大顺城记原文,庆州大顺城记张载(2)

两年后,范仲淹在庆州修建好新城,邀请张载相见。张载应邀撰写了《庆州大顺城记》,范仲淹还慷慨解囊,给了他一笔酬劳。这其实是范仲淹对当时生活贫困的张载的一种变相资助。张载把这笔钱留存下来。十年后,张载的弟弟张戬进京参加科举时用了这笔钱;又过了五年,张载本人进京参加科举,同样用了这笔钱。大约六百年后,明末大儒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评价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指出他引导张载走上了成为圣人的道路,有着巨大的功绩。

张载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范仲淹这样的千古完人。范仲淹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在经济上也给予了他诸多帮助。在宋初的儒学复兴运动中,范仲淹还发掘和帮助了胡瑗、孙复以及周敦颐等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张载并不是天赋异禀之人。他是通过勤奋苦读,才成为一代宗师。张载曾经写下一副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以此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他读书非常刻苦,甚至遭到了二程的嘲笑。

1057 年,嘉祐二年,张载参加科举考试并考取进士,登上了“千年科举龙虎榜”。这一年,张载已经三十八岁,是不折不扣的大龄考生。在宰相文彦博的支持下,张载在开封相国寺坐在虎皮椅子上讲解易经,声名远扬。后来,他首次见到了程颢、程颐兄弟。经过一番交流,张载对众人说:“易学之道,我不如二程。你们可以向他们学习。”这句话一出,二程的名声顿时大振。

1069 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宋神宗推荐了张载。由于他“学有本原”,并且“四方之学者皆宗之”。至此,经过三十年的刻苦学习,张载在帝国思想界确立了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关学”。

张载博学多才,成就非凡,享有盛誉,其思想影响深远,历经千年不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