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怎么接,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咋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23:30:03

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怎么接,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咋接(1)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要想获得内心的静,源于心有所定,心有所属,心有所志;而“心定”的前提就是首先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知止”,即孔子所说的“志于道”。

“道”不是一般的人生目标,而是一种具有理想性的人生使命,一般人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得陇望蜀,*得不到收拢,心就不定。

当有了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之后,心才能定下来,就不会被外在各种诱惑所吸引,不至于歧路亡羊、四顾茫然。心定之后,才能做到内心的贞静。

《大学》接着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够实现心安理得、心态安宁,才能够进行缜密的思虑、周详的谋划。只有通过缜密思虑,周详谋划,事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怎么接,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咋接(2)

宁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气质、一种处世风格。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无声处听惊雷”和“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见宁静的气势和力量。

宁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古语说:"静若处子",一个"静"字足见少女的天生丽质,清纯可爱。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

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面对的一切。

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不论是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心养性,还是佛家的"六根清静"都无不以练静为入手。

心不能静便无所安,心不能定便无所守,也就是说,人静不下来就会没了主心骨就会一事无成,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应万宁静致远。

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怎么接,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咋接(3)

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

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忙里偷闲,舒缓放松一下自己,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倘若把握不了自己,由着性子,小事生烟,大事冒火,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弄得自己坐卧不宁,别人见之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先哲说,"动以养身,静以养性"和书上所谓"闭门思过"指的都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摒弃俗虑杂念,排除外界干扰;进行反思,悟出真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净化灵魂的目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怎么接,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咋接(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